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冯菲 《新闻传播》2005,(2):58-58
一、网络时代对新闻出版业的冲击 20世纪可谓是无线电的信息传播时代。20世纪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介迅猛发展,使报纸、杂志和图书等传统纸质媒介经受了巨大的挑战:到20世纪末,传统纸质媒介遭受了猛烈的“电击”——它们正承接着来自互联网络的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过剩或信息膨胀时代———网络传媒时代。新媒体与新的信息网络技术息息相关,是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它融合、涵盖了所有传统媒介的传播特征,延伸、拓展了以往各传统媒介的范畴及功能,深化、升华了以往人类传播活动的意义和境界。网络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媒体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观念,因而被称做是一场“革命”。虽然全世界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与传统电视的普及率、覆盖率相差甚远,从技术的纯熟程度、信息的可靠程度及理想传播形态的现实程度等方面来讲,也远不如…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因特阿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生成和发展,"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知识经济时代将越来越迫近.联合国系统在1996年12月就认为,"重大高科技产业化将在ZO3O年前后实现","因此,人类将在21世纪下半叶全面进人知识经济时代。"①尽管我们现在到达知识经济时代尚需时日,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先驱者--数字化信息传播新技术--因特网传播已悄悄地进人了人们的生活,并将像300年前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世界一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认真探索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面对因特网传播这一不可遏制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介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数字化成为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那么,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报纸,在这股媒介融合的大潮中,能否抓住一线生机,不断探索一条适合人类感知需要的发展之路呢?正如"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彼此独立存在。每当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带来了一场大震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书写方式开始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曾几何时,纸质学术期刊在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传播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媒介.而如今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出版周期长、覆盖区域有限、信息量有限、无法与读者互动等等.而新媒体先天自带的优势就是海量信息、广泛传播、即时互动.一方面,学术期刊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媒体也为学术期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成为人们接收并传播信息的强大终端,开创出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再次深刻印证了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这一经典理论.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信息获取方式、消费习惯、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家独大、单向度信息传播的模式和传统的信息产制方式,重塑了媒介生态.作为历经百年发展并在一次次变革中生存下来的传统媒体之一——广播,当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李睿  严畅 《采.写.编》2022,(3):124-126
融媒体时代,海量的线上资源和传统媒介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人们固有的阅读方式,给予了人们更多的阅读选择,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流动,开启了碎片化阅读的新时代.常规阅读模式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传统的纸质教辅发展遇冷,基础教育类教辅由单一的纸质形式向多媒体、多元化的出版形式转变成了大势所趋.各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8.
张文莉 《青年记者》2009,(24):91-91
在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和载体的泛媒介时代,新媒介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介的大肆扩容,导致信息过剩传播,媒介受众的分化聚合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而整个传播系统则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泛媒介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求知方式。  相似文献   

9.
冀万林 《今传媒》2007,(6):28-30
20世纪末以来传媒产业变革的突出特点是数字媒体崛起、多媒体融合和媒体市场碎片化.由于媒介产品、传播渠道的极大丰富和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了传播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大众媒体的传播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捕捉到处于离散状态的读者和消费者,就成为传统报业新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时代。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在经历了网络的冲击与洗礼后,图书出版单位的生产经营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境地,也纷纷加入数字化的竞争中。为此,图书编辑就必须正视数字时代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理念转变。数字时代图书出版的含义数字时代的图书产业模式和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编辑的传播理念和媒介素养受到挑战,在信息的生产模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覆盖方式和应用方式等方面均产生了革命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络的出现。网络改变了人类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使天涯变咫尺,使人类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传统出版,也借助于网络这一翼,告别传统的手工操作,在计算机网络上直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的阅读方式是受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制约的,有什么样的阅读介质,就有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等)新媒体愈发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从"纸质时代"进入"纸质与数字阅读并存共融的时代"。新兴的数字阅读媒介呈现出蔓延、增长、发展的势头,但是,传统的印刷媒介作为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已有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具有网络阅读及其他阅读媒介无法替代的优势,它的媒介形态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信息时代的日益深化和网络科技的日益普及,引发阅读方式的深刻变革,从"深阅读"到"浅阅读"、从"书本阅读"到"数字阅读"、从"读书"到"读图"、从"熟读"到"遍览"……阅读的习惯在改变,阅读的方式日益多元。近  相似文献   

13.
从符号学理论看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传播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进行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通过传播活动的信息流动,人们更加了解世界,传播的价值也在此过程中凸显。网络媒体伴着信息爆炸时代到来的同时,信息从电子化到数字化的转变使得第一媒介时代——信息制作者极少而信息消费者众多的播放性模式占主导地位的媒介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知识产品的独特性质,联系当今全媒体时代精神性成果的代际承继模式,我们发现,尽管知识的电子数据化改变了知识存储的介质,但这种变化只是暂时性的。因为:信息的数据化并没有改变纸质出版物作为人类知识传递的首选表现样式;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们阅读的常选便捷模式;纸质出版物仍然是出版效益的主要承载者;电子数据的传播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层面的严峻挑战。研究全媒体时代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前景,目的是在做好出版数据电子化改造的同时,维持传统纸质出版物出版效益和传播效益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赛树奇 《传媒》2015,(2):38-39
期刊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期刊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途径把期刊内容传播出去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具有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和传播网络化等特点.随着网络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电子终端的不断发展,逐渐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纸质媒介的阅读率持续下滑,传统期刊赖以生存的根基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6.
高西广 《今传媒》2012,(6):114-1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开始进入"快速点击阅读"时代。正是依靠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互动性强等特性,网络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媒体。传统纸质媒体的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亡"。那么,在咄咄逼人的网络挑战下,传统纸媒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以互联网、手机为引领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它逐渐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交流方式,缩短了人们接触传统媒体的时间,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技术的出现意味着电视新闻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中,电视新闻要发挥自身优势,在未来的新传播革命中找到新出路.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支柱的网络以其迅速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本文认为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优越性,对传统媒介--报纸的影响较大,报纸惟有与网络整合,发挥其报道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等优势,才能借助于新兴传媒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以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与生命科学等的巨大变化,将我们送入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时代,迅猛发展的高新科技,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态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也无疑会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19):2-8
新传播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重塑了媒介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主体被新媒介技术彻底建构为"数字主体",遭遇了身份、情感、认知和生存的多重危机。首先,数字主体在赛博空间被多重虚拟身份困扰,体验着身体缺场和身份丢失的经历;其次,数字主体身患"媒介依存症",主体情感被电子媒介交流异化和殖民;再次,在"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数字主体遭遇认知障碍和认知迷茫;最后,"数字化生存"将主体规训和征服,使主体面临生存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