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网络的出现。网络改变了人类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使天涯变咫尺,使人类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传统出版,也借助于网络这一翼,告别传统的手工操作,在计算机网络上直  相似文献   
2.
了解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现状,培养他们运用大众传媒为个人生活服务的能力,并引导他们理性、批判地接受和处理媒介信息,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是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同、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从媒介使用、媒介认知、媒介评价、媒介参与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群体不容乐观的媒介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媒介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在理念上,应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注重培养儿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儿童学会通过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方法上,学校及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将媒介知识融进相关课程或课外活动;传媒应通过制作多样化的媒介素养教育节目向儿童普及媒介知识;研究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可通过参与式行动的开展培养儿童的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5月25日,中国西部博览会开幕,人们打开电视,或者到网上看视频直播,与往常不一样的是,成都“西部网链”直播室里一位身穿中国旗袍、长发披肩的“虚拟主持人”正流畅地用中、英、日等多国语言向观众直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她”,就是中国首位网络互动电视虚拟主持人“江灵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的电子论坛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传播学中的“意见的自由市场”用在这里来形容电子论坛再恰当不过了。在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中,网民们曾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而且参与这些论坛讨论的网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在中国大陆扩散的区域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大陆扩散的区域性差异,不仅存在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亦存在于各城市体系之间;更深的“数字鸿沟”潜存于对互联网的使用质量之中。只有当互联网能够为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发挥作用时,它才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8.
帮助无法退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使其逐步适应城市规则并成为城市市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众传媒作为个体介入社会过程的重要工具,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有待挖掘。本文从社会距离的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了媒介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众传媒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价值与作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
正1.超越保护主义,让儿童学会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保护主义理念的拥趸认为,传媒传播的信息中,包含大量对儿童有害的负面信息,媒介素养教育应培养儿童的免疫力,帮助儿童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主义理念的前提,是将儿童视作易受媒介信息影响的、缺少能动反应的弱者。蒙台梭利曾指出,我们过去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儿童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大量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背后,是被迫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亲情关爱,相当多的留守儿童迷恋媒介交流,特别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表明,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并未起到提供信息、增长见识的工具性作用,而仅仅扮演了提供精神慰藉的角色.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留守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项迫切而现实的课题.本文结合郑州大学12名志愿者针对河南省3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在行动”,探讨了参与式行动方法在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并对如何实现留守儿童真正的、最大程度的参与,以及如何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赋权”目标进行反思,以期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