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讲创作论的第一篇。《文心雕龙》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讲文章的巨著。《神思》篇既讲文学的创作论,也讲文章的写作法。全篇主要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主要讲观察事物和酝酿文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即身在野,心在朝廷,这就叫神思。神思就是想像,因为身在江海上,心思可以想到朝廷,很神妙,所以称神恩。怎样神妙呢?“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作文时用心用,可  相似文献   

2.
一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的“神思”,我们看到有几种不同解释,有的认为“神思”是指创作的想象活动;有的认为“神思”就是艺术构思;有的则认为“神思”即是形象思维。以上种种说法含意基本相近,都表述了《神思》篇的某一内容。但是能否用“想象”“构思”或“形象思维”等概念来概括“神思”的基本意义呢?恐怕不能。虽然《神思》篇不少地方都讲到创作的想象活动,如“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宝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几句话,就很具体地描绘了想象活动的情状,不过谈想象只是“神思”篇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创作离不开想  相似文献   

3.
1 关于“神思”概念的理解 “神思”二字,众多注释家或以为论构思,或以为论想象;也有将二者捏合拢来,二张本就说本篇是“论述作家构思时的艺术想象问题”的。解释均不为误。但是,将“神思”的概念理解得更宽泛些,译成现代汉语即可写作“论作家的精神活动”,是否更为确切,对全篇的涵盖力也更强一些呢? 一则,全篇对于想象和构思,都作了详细的论  相似文献   

4.
浅谈刘勰的“神思”王启鹏《文心雕龙》全书50篇,分上下两编。上编论述文学的基本原理和阐明各种文体的渊源和流变。下编论述文学创作。在创作论中,刘勰是把《神思》列为全编之首。可见《神思》是带有创作论的总纲性质的。神思,用现代的创作理论来说,含有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5.
创作论是《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精华所在。全书五十篇,《神思》是第二十六篇,又是创作论的首篇。按照全书的编排体系,应是创作论的总纲。神,指构思时的精神状态;思,指创作构思。《神思篇》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构思以想象为中心,论述了文思与表达的关系。可见本篇在于论述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6.
对“神思”的具体内涵,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看法。其实,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首篇,它是一篇全面系统的创作总论,对艺术感知、艺术想象、艺术表达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神思论     
神思是中国古典美学、文艺学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对于当今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对神思论这一范畴的源流进行梳理,并对其内涵、特征、功能及心理机制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之创作论中的第一篇,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了深度的理论阐析,是专门论述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著名论文。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承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理论较之《文赋》却又更为细致深入,无疑也是对《文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指出了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第一次把创作主体心灵的虚静引入文学创作构思中。虚静状态,是创作主体进行构思的心理条件,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意境说,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学理论专著。其中《神思》篇是创作论的首篇,文中的“神与物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意——思——言”等观点对于当代写作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陆机的《文赋》,是刘勰《神思篇》的思想依据和出发点,《神思篇》甚至援引和阐发了《文赋》中的许多观点。一般认为,刘勰在陆机的基础上,对创作构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观点,刘勰究竟怎样深入研究和超越陆机的,却语焉不详。我认为,刘勰《神思篇》中提出的“意象”一词,是刘勰深入探讨创作构思的关键,他通过对意象的生成、构成及特征的认识,才得以进一步地揭示作家想象构思的规律,得出许多新的结论和命题。  相似文献   

15.
刘勰首创的"神思"论是我国古文论中以想象为核心,以虚静、学养为前提的创作总论."神思"论的核心问题是艺术想象问题,而具备虚静的心态和渊博的学识修养是想象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有关《神思》篇的篇题和主题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文章认为:“神思”是指文章写作上的神奇莫测的思维活动中的想象;本篇的主题是关于文章写作中的艺术思维和艺术传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关于文学创作论的总纲。神与物游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构思时的物我状态,“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同时,创作主体要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具备心灵上的虚静,在虚静的前提下又要求积学以养术。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它对后来意境的形成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8.
“虚构”,本是西方现代叙事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西方文论中的一个主流文学观。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论思想,在讨论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既肯定了文学的“非虚构”性,也涉及到文学的“非虚构”因素。本文旨在从“虚构”这一现代叙事学概念出发,阐述《文心雕龙·神思》中包含的“虚构”与“非虚构”的文学观,彰明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思》篇是论述艺术想像的专题论文。主要讲艺术想像的特征,以及进行艺术想像的重要条件、要求和建议。虚拟性、具象性和抒情性是艺术想像的三大特质。神思不能等同于构思,也不能等同于形象思维。刘勰论文具有描述性,运用各种形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运用的比喻,不是论述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霍松林先生主编的《古文论名篇详注》出版了。这部教材采取分行夹注的方式,详细地解释词句,疏通文义;并在篇末《说明》部分扼要地评介作家、作品,指出段落大意。这样,既便于教师讲课,又适宜学生自学,因而对提高古代文论的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不过,也许因为编审、出版过于仓猝,这部教材有不少错字需要校正,有些注释也值得商讨。下面,我就以其中的《文心雕龙·神思》为例,略陈管见,聊供教材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