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 本文以文物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现宋代社会对蹴鞠运动的健身价值和道德教化的认知从而鼓励儿童进行蹴鞠情况,研究发现,文人与艺术家对蹴鞠描述角度不同导致宋代儿童蹴鞠文物较多而文献记载较少的现象. 同时本文首次对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藏宋代抱鞠童子彩陶俑进行了考证研究,反映出宋代儿童蹴鞠情景、鞠球的制作工艺的进步、鞠服鞠靴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将关联理论分别与映象象似的语音象似和词形象似结合起来分析语言符号中映象象似的理据性至今很少有学者研究过。映象象似的理解过程就是一种寻求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假设,得到足够的认知效果,从而改变认知者的认知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彤 《保山学院学报》2015,(3):14-20,57
先秦时期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时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当时的环境概况、人类活动与环境以及环保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都有真实的记录.这些都能见之于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是研究当时环境面貌不可或缺的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先秦文献中所反映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做一些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携程、去哪儿、马蜂窝旅游网站收集的有效评论作为研究数据,基于旅游形象“认知—情感”三维理论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上海红色旅游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以及不同类型红色旅游景点形象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呈现出“核心—次核心—外围”结构特征,体现出以上海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主体,以纪念馆、历史建筑为物质载体,拓展出红色旅游的功能属性与情感属性,共同构成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的基石。游客关于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景点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感知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上海红色旅游形象优化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是以人对世界认知为基础的,重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仅从范畴化、概念隐喻、意象维度、像似性这些人的认知能力或机制来说明翻译过程其实是个认知过程,并以这些认知能力或机制试图对翻译中的原文理解,译文表达,文化介入及审美运用等现象概括到认知上的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师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及由此而来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定位.对教师权威的绝对化强调,导致教师对自我形象和作用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但也成为现实中引发师生冲突、导致教师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转变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教师减轻心理压力,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工作和生存质量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崇祯二年,督师袁崇焕斩平辽将军毛文龙.这一事件发生于何地,今天所见的文献记载是有出入的.其中《袁督师斩毛文龙始末》、《幸存录》、《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等几部由生于当时的史学家所著的文献对此问题的记载是可信的,主皮岛说的《崇祯长编》是失实的,袁崇焕斩毛文龙的地点应在双岛.  相似文献   

8.
凡与佛教有关的山,理应有佛教于此山开创、传承和发展的历史真实记载.对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这种"历史真实记载",最早而又极其珍贵的文献乃费冠卿的《九华山化成寺记》.随着九华山资源的全面开发,费冠卿的这篇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必将会得到"与时俱进"般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英语"这一语言现象和汉语的象似性,依次从语音、词汇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并结合大量实例解读"中国英语"与汉语的象似性,从而得出影响"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和认知理据.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发展,"中国英语"必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距离象似性原则是指概念距离与语言符号间距离的相似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剑桥商务英语3本教材(初级、中级、高级)中的阅读文本为语料,对其中符合距离象似性原则的句子进行整理,分析商务英语文体中缩小的语言距离现象,如省略、直接引语、直接称谓和连字符的象似性原则及其修辞意义,探索思维、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