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板印刷始于唐朝初年,至五代时已非常成熟,在近代印刷术传入前,一直为我国印刷术之主流,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两宋文化的辉煌与印刷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活字印刷就出现在这一时期。同雕板印刷相比,应该说活字印刷更适合于书籍的多种类、大批量复制,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背景,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最早关于活字印刷活动的记载见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一八“技艺门”,书中详细记述了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布衣毕昇用泥活字印刷书籍的全过程,包括泥活字的制作方法、印刷的技术和程序等。沈括与毕昇时代接近,且记述完整合理,其可靠性不容怀疑,可惜的是未记述毕昇印过哪些书籍。这是关于活字印刷的最早的文献,在毕昇之前是否还有人做过类似尝  相似文献   

2.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而印刷业又成为人类精神食粮的生产工厂。我国自发明木活字、胶泥活字以来,奠定丁印刷术高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部用中文铅活字排印的书是马礼逊1815年开印的中英文混排的《中国语文词典》,其铅字是手工刻的。印刷史和出版史研究者张秀民和叶再生历来都认为该词典有一个专刻活字的准备阶段,活字是反复使用的。该词典仅印600部,国内极罕见,未曾验证。最近汪家熔找到了原书,从4836页原书看,自始  相似文献   

4.
杨菁 《浙江档案》2007,(12):27-28
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活字印刷发明后,先后有泥活字、木活字及金属活字。目前文字上只有沈  相似文献   

5.
一、活字本的鉴定: 活字印刷始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毕升创制泥活字的记载。元代王桢用木活字排印成功《旌德县志》,明代又出现了铜活字。这些都说明了用活字排印图籍,跟雕镌书版刷印图籍一样,都为我国人民首创。活字排印,无论是泥活字、铜活字,还是木活字,虽然其制作活字的原料、方法不  相似文献   

6.
明至清代木活字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广泛使用,就在于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康、雍、乾至清末,官府与私坊印书普遍采用大刻活字,木活字印本从数量、种类、以及质量上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它反映出木活字版本古籍于明中叶至清末四百年间的重要发展,以及对当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在筹备成立中的扬州古籍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为继承古老的传统工艺,将恢复已失传的几种古代活字版。 这家博物馆在筹建期间便着手恢复我国久已失传的古代几种活字排版方法,其中泥活字、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瓷版均由该馆研究人员自己复制。今年9月底集古代这几种活字排版、手工刷印《唐诗三百首》线装本将出版。  相似文献   

8.
印刷术始于我国,无论是雕板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这一点,早已为世界所公认。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因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早已有定论。唯雕板印刷术,究竟始于何时,古今中外,学者钜子,异论纷纭。历来有汉代说、隋代说、唐代说、五代说等等之异,治斯学者,能不辨乎。  相似文献   

9.
正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无锡华氏、安氏采用活字铜版印书,其活字铜版印本是我国现存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属活字印本。这些印本为古典文献及中国印刷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其价值应予彰显。一、印本的档案性成就了"活字铜版"的学术研究长期以来,关于活字印本的学术研究十分繁盛,研究领域包括活字印刷的材质、技术、种类、印本,以及印书家的生平、成果、功绩等等。北宋以来,活字印刷的材质由胶泥扩展到金属、木材等,虽然历代都有印刷实践,至今存世的宋元时期活字印本却寥寥无几。汉文文献的金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1-125
《音学偶存》现存同治十二年活字本和光绪十二年刻本两种版本系统。通过考察,上海图书馆藏本实为活字本,而非刻本。活字本和刻本在内容上差异较大,活字本为未定本,刻本为定本。  相似文献   

11.
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技术在一千多年前,从古老的东方出现,逐步向西方传布和发展。之后,又从西方再回向东方,经历了木刻、泥活字、木活字、锡、铜、铅活字手工为主的传统工艺发展到目前凸版、凹版、平版和其他印刷等现代印刷术,已成为集光、电、机械、化工以及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于一身的科技现代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元代王祯的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是古代印刷技术方面有重要意义的发明。王祯是一位多面手的科学家,他不仅是著名的农学家,又是机械学家,同时对印刷技术也是有很大贡献的人。他在宣州旌德(今安徽省)工作的时候。写了一部农书,因字数很多,不便刊板,就用两年的时間創造了三万多个木活字,准备用活字來印。活字造好后,先用来试印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试印的結果证明,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間便印了一百部。王祯造活字的方法是先挑选字写得好的人,把字写在纸上,再把  相似文献   

13.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当时的印刷术以整块书板雕印为主。活字摆版印刷图书,则是我国印刷术中的一大发明,也是对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化传播的伟大贡献。史载宋代毕昇(?——约1051),是我国活字印书的第一个发明者,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在长方体的胶泥上刻字,然后烧制成一枚枚活字,排印前,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质栏框,于板上敷一层拌和纸灰的松脂蜡,然后将活字依次排在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法,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板印刷。在纸张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的人们曾用许多不同性质的材料,如:龟甲、兽骨、铜器、石头、竹签、木板、丝织品等,作为书写文字的材料。纸张发明之后,书籍改用纸张抄写。一般认为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由于古代书籍使用的材料不同,书籍的形制各不相同。一在造纸技术发明之前,我国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古人把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书写文字。单独的竹  相似文献   

15.
毕舁,北宋时人。他的生平事迹,除同时代的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简略地说他是“一介布衣”(平民)外,已无从查考。我国唐代(618~907年)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就是把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刷上墨,铺上纸,印出正字。到五代时(907~960年)甚至用雕板印刷了“五经”。但雕板印刷有局限性,它既费时又费料,难以应付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对书籍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雕板与活字版)的国家,但关于发明雕板印刷的年代问题,向来就是一个谜。几百年来古今中外学者约五六十家,各有各的说法,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七种:即汉朝说,东晋说,六朝说,隋朝说,唐朝说,五代说,北宋说。汉朝说,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遗稿,早在乾隆年间业已在秘密传抄。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首次使用木活字本刊印《红楼梦》出版发行。其中插图24页,绘刻精雅,人物造型生动。《红楼梦》自问世以后,在美术界引起一定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土的西夏木活字版印本实物《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不久前已通过文化部鉴定,被确认为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它把中国使用木活字印刷的历史比旧说早了100多年,比世界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韩国出土的《直指心体要节》早了200年。而韩国此印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取得了“证书”,完成了金属活字术发明权的“法律手续”。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通过文化部正积极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要求对西夏木活字印本实物的世界之最身份给予确认,予以国际注册。这难道是多此一举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代经史论集、诗词歌赋的形成和传播,无一不是汉字文化的功劳。“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发明以来,印刷字体也逐步从手写书法中分支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艺术,从雕版、木活字、泥活字到铅字,印刷字体也衍变成宋体、黑体、仿宋、楷体等。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DIP技术的发展,印刷体汉字也已进入了电脑时代,短短几年里,使用了几十年的铅字一下子被电脑排版、激光照排所淘汰了,DTP系统可选用的印刷字体也有几十种之多。表面上看…  相似文献   

20.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大悲心忏》是明代万历年间程大约所刻观音变相图画集。此书构图生动,刻画精美。程大约亡后雕板散佚。天启二年方绍祚收集旧板补刻重印。这些雕板保留于徽州岩镇三百余年,直至民国时许承尧发现后补跋重印。此板现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为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