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数的换底公式logab=logcb/lobca(a〉0,a≠1,c〉0,c≠1,b〉0)在解题中经常运用,它既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还可以变形应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例1 设a〉0 ,a≠1,0〈x〈1,求证|loga(1-x)|〉|loga(1+x)|。分析一 利用换底公式将以a为底的对数换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进而作差比较,避免对a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时,指数对称恒等式a(log_aN)=N、对数换底公式logaN=log_bN/log_ba是我们熟悉的知识.事实上,指数也有换底公式.指数换底公式a(log_aN)=N、对数换底公式logaN=log_bN/log_ba是我们熟悉的知识.事实上,指数也有换底公式.指数换底公式an=bn=b(nlog_ba)(a>0,a≠1,b>0,b≠1,n∈R).证明令a=b(nlog_ba)(a>0,a≠1,b>0,b≠1,n∈R).证明令a=bt,则t=log_ba,at,则t=log_ba,an=(bn=(bt)t)n=b(nlog_ba).推论an=b(nlog_ba).推论a(log_cb)=b(log_ca)(a>0,a≠1,b>  相似文献   

4.
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分布在各个知识板块.学生在学到"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时,常感觉到"均值不等式a+b2≥ab/2/1(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这一知识极易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却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在教学中,我整理了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解法,以解除学生的学习困惑.  相似文献   

5.
在不等式证明中,如果多留意,多反思,就可以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作为公式,但却十分有用的不等式,如a/b〈(a+m)/(b+m),(b〉a〉0,m〉0)(a+b)/2≤√(a^2+b^2)/2,a^2+b^2+c^2≥ab+bc+ca等等,在证明某些不等式时,利用这些不等式可以简化思路、缩短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6.
用定比分点解题务必要注意变换的等价性或条件的充要性.例如:λ=b-a/c-b,a〈b〈c→λ〉0但反过来不成立,即λ〉0→a〈b〈c,事实上,λ=b-a/c-b→←(b-a)(c-b)〉0→←a〈b〈c或c〈b〈a.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7,(Z3)
对数的换底公式log_ab=log_cb/log_ca(a>0,a≠1,c>0,c≠1,b>0)是对数部分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在解题中经常运用,它既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还可以变形应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若点A(x0,y0)是椭圆a2-x2+b2-y2=1(a〉b〉0)上的一点,则a2-x0^2+b2-y0^2=1,此式可变形为a2b2-b2x02+a2y02=1。  相似文献   

9.
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数字"1"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a0=1(a〉0,a≠1)和loga1=0(a〉0,a≠1)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将"1"这个数字的特殊性巧妙地运用在解题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对数换底公式log_ab=log_ab/log_aa时,容易得到对数等式log_ab·log_ba=1,此等式的左边两个对数的底和真数是依a→b→a排列的,恰巧是字母a、b的一个轮换循环,不难联想到log_ab·log_bc·log_aa=1;…;推广这个等式为一般情况,便有  相似文献   

11.
设实数a〉1〉6〉0,问:a、b满足什么关系时,不等式lg(a^x-b^x)〉0的解集是(1,+∞)?  相似文献   

12.
岳伯男 《考试周刊》2012,(40):56-57
我们在高中的数学课本中都见过这样的式子: Loga1=0,logaa=1,(a〉0,且a≠1). 老师用汉语表达为"1的对数为0""底的对数为1".在习题中应该怎样应用呢? 下面我们从一道对数的习题开始探究。 【例1】若logm3〈0,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解析】乍一看,这道题好像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3.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新的变量替换原来的一些量,使较为繁杂的数学问题得到简化.下面举例说明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一、化简二次根式1.整体换元例1化简:((2+31/2)1/2-((2-31/2)1/2分析本题若从常规方法入手是考虑用(a±2b1/2)1/2的方法处理,显然这样比较麻烦,因此换一个角度考虑,不直接化简这个式子,而是求它的平方.  相似文献   

14.
在用勾股定理证明或计算时,若能与乘法公式或其变形公式a^2+b^2=(a+b)^2=(a+b)^2+(a-b)^2/2等结合起来.常会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解决离不开对已知条件、结论、结构、形式等变化,通过变化变出公式的模型,从而变化解题思路.基本不等式ab1/2≤(a+b)/2(a≥0,b≥0)是证明不等式、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是由等式向不等式转化的桥梁,在新教材中这一工具作用体现更明显,解题中保证"一正、二定、三相等",且灵活变化(添凑项)使用基本不等式是成功解(证)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三角辅助公式αsinx+bcosx=√α^2+b^2sin(x+φ)(其中角φ所在象限由α,b符号确定,角φ的值由tanφ=b/a确定)能将一些函数化成y=Asin(ωx+φ)+k(其中A,ω,φ为常数,A〉0,x∈R)的形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考查,常常围绕y=Asin(ωx+φ)的问题展开.下面谈谈辅助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直线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解题时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过定点的直线,如过定点肘(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五(x-x0)及x=xn;过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的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不含l2).定点只是一个特殊点,但不要忽视它,定点若是运用得好,在解题中会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题或计算时,若能与乘法公式或其变形公式如a^2+b^2=(a+b)^2-2ab等结合起来,常常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明快.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蔡德华老师指出了含参数不等式|a—f(x)|〉g(x)恒成立问题的一个常见解题错误.他认为|a-f(x)|〉g(x)在x∈[a,b]上恒成立,不能理解为a-f(x)〉g(x)或a-f(x)〈-g(x)对于x∈[a,b]恒成立,而是要理解为任意x∈[a,b],a-f(x)〉g(x)和a-f(x)〈-g(x)至少有一个成立.为此,他提出了一些“正确解法”.  相似文献   

20.
定理1设椭圆x^2/a1^2+y^2/b1^2=1(a1〉b1〉0)和双曲线x^2/a2^2+y^2/b2^2=1(a2〉b2〉0)共焦点E(-c,0),F(c,0)(c〉0),P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