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他作为教育局的年轻职工,被安排去川西的贫困地区考察。他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从大巴转到小巴,再从小巴转到马车,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一座大山的山口。这个山口通往的地方,就是他要去考察的村子。  相似文献   

2.
以毒攻毒     
王小巴有个业余爱好:摸奖。对这,王小巴是又爱又恨。因为到目前为止,他已经送给小贩一百元钱了,就是说,他已经光顾一百次了。但他只赢了十次,奖品是:五把塑料枪、两袋话梅、三个钥匙链。这天,王小巴又想去摸奖,可他没钱,他想找李小香借。课间,李小香站在走廊上看风景,王小巴走上前去借钱,他说他没吃早点。“你又没吃早点?你肯定是想送钱给人家用,或者想赢一把塑料枪回来。不借!”“要是你不借,我就哭!”王小巴真哭起来。“嗷嗷嗷,嗷嗷嗷……”王小巴有一个好哭的光辉历史,他的哭声、他的哭劲早已闻名遐迩。此外,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只要他愿…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无人看见的鞠躬》。说的是作者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他上车就注意到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乘客上车时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路途中还不断地提醒乘客注意这注意那。[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国旗     
天山积雪融水,孕育了这一片肥沃的大草原。在天山脚下新疆军区卡昝河边防站的牧民小学,我为一种特殊的“铃声”而深深地感动。这片草原是汉、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兄弟和睦共居的乐土。那天早晨,我在外出采风的路上看见一个骑着马急急赶路的戴着红领巾的小巴郎(蒙语,小孩),便立即奔过去,想与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聊上几句。于是,我用刚学会的几句“专用”蒙语,告诉他我可以免费给他照相,其实是想和他搭讪,可他只焦急地盯住前方。我想也许是自己的蒙语太差,小巴郎也许根本就没有听懂我的话。不料那小巴郎却开口说话了,而且是…  相似文献   

5.
何灵 《内蒙古教育》2007,(10X):25-25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载着那种很神气的筒帽,还有非常漂亮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  相似文献   

6.
剃光头     
我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长得伶俐漂亮,父母非常疼爱我。不过,疼爱归疼爱,他们还是希望我是一个小巴郎(小男孩)。因为在我上面已经有一位姐姐了。父母想着法子把我变成小巴郎。有一天,爸爸对我说:“走,我带你去买零食。”我一  相似文献   

7.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是那种很不起眼的小型公共交通工具,从涩谷车站到居住社区集中的代官山。上车就注意到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戴了那种很神气的筒帽,还有非常拉风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就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立刻让人觉得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何炅 《中学教育》2006,(2):60-60
在东京坐过一次小巴。司机是个娇小的女孩,穿着整齐的制服,戴着那种很神气的筒帽,还有非常漂亮的耳麦。我们上车的时候,她回头温柔地说欢迎乘车。路途中我发现这个司机最忙的其实是嘴。因为她带着耳麦时刻都在很轻柔地说着什么。比如“我们马上要转弯了,大家请坐好扶好哦”,“我们前面有车横过,所以我们要稍等一下”,“变绿灯了,我们要开动了”等等。到了其中一站,车门打开,上来一个同样打扮的女司机。她朝车里的乘客们深鞠一躬,说:“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服务,请多关照。”哦,原来她们要交接班了!她们简单交谈了几  相似文献   

9.
每次听说我在上海已经生活了十多年,上海人一定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没买房子?”出租车司机也经常说:“十几年前上海普通房子的价格也就是4000元一平方米,如果当时买一套的话,你现在就是有钱人了。”  相似文献   

10.
他作为教育局的年轻职工,被安排去川西的贫困地区考察。他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从大巴转到小巴,又从小巴转到马车,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来到了一座大山的山口,这个山口就通向他要去的村子。村长已经带人在那里等他了。见到他,村长连忙上去和他半拥着握手,说:陈老师,欢迎您来到我们半托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交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2.
“电视教育讲坐”在我省开办以来,很受群众欢迎,收看的人越来越多,有知青、学生、教师、工人、技术人员、解放军战士等。省军区某医院经常组织医护人员收看;合肥农机三厂各车间的电视机每当有“讲坐”都为工人开放,中央电视台在安徽设的十个收看点中,巢县炯炀河公社三桥大队的转播点,每当“电视教育讲坐”转播的时候,知识青年参加收看的人数很多。  相似文献   

13.
周兆匡 《初中生》2006,(9):89-89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经常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最佳化。教学《凡卡》一课,讲到“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这句话时“跪”字突然引发了我的思考:课文为什么用“跪”而不用“坐”或其他字?  相似文献   

15.
“座北”,还是“坐北”?南京师范陈国庆高中语文第4册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对“倒座”一词是这样注释的:“正房是座北朝南,‘倒座’是与正房相对的座南朝北的房子”。笔者以为注文中“座北”‘座南”之“座”应为“坐”。因为“坐北”“坐南”中的“坐”是动词,...  相似文献   

16.
一个3岁半的小男孩,爸爸妈妈因工作忙,只好让他上全托幼儿园。孩子入园后睡眠一直不好,经常喊叫、吵闹:“出去呀!出去呀!”“看不见呀!看不见呀!”“老鼠来啦,老鼠来啦!”“牛奶少了!牛奶少了!”表现十分任性。回到家就要爸爸或妈妈在地上打滚,不服从就闹。几个星期后,发现他常纠缠一些小事不放,如看书怕书“卷角”,反覆说:“书卷角了。”一次妈妈带他坐公共汽车,第一趟车没赶上,他就嚷嚷起来:“坐不上车了!坐不上车了!”即使后  相似文献   

17.
怕狗记     
幼时,在邻里家门前,看见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斗着小巴狗,从未摸过狗的我,也蹑手蹑脚地上前想去体验一下个中的滋味。偏就这么巧,我刚伸手去摸,小巴狗居然一转头对准我的右手腕就是一口。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幼时被邻家的那只宠物11“巴狗”咬了一口后,至今怕狗。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与好友一同漫步于田间小路上。说笑间,突然发现一双虎视眈眈、充满敌意的眼睛,定睛一瞧:是一只强悍的狼狗。面对那犀利的目光,我和好友双双停住了脚步,不敢再靠近一步,说笑声戛然而止。好一会儿,才听见好友“大胆”提议:“我们冲过去吧!?”“…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一位专家研究了“课堂座位与学习效果”后推出,长时间坐于课堂左侧座位,经常要将头和眼睛转向右侧的学生,在以逻辑推理和分析为主的学科中,其学习效果较佳。相反,长时间坐于课堂右侧座位的学生,经常要将头和眼睛转向左侧座位的学生,在以形象描述和综合为主的学科中,其学习效果较佳。他的理论是根据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所得出的。课堂座位与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即市场“价格大战”日趋严重。但是,企业降价并非根本解决企业销售的市场问题,而应认真分析“价格大战”的原因,并科学地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办事,从价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入手,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引导竞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教材以“退回”来注释诗句中的“却”字。愚以为,“却”字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再、又”,“却坐”,即“再坐下”或“又坐下”。李白写有两首《白头吟》诗,一首中有“覆水再收岂满杯”,另一首则作“覆水却收不满杯”,据此可知,“却”即“再”也。贾岛《玩月》:“步到竹丛外,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