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灵魂,也是他们的活动方式,更会幼儿学习的手段,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形式基础,确定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在推行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应将教育、游戏自然的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这也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课程游戏化是顺应幼儿发展的教学趋势,它主要重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团,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教师在教学时也往往采取游戏的形式.学前幼儿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游戏是一项重要的、具有较强意义的、对幼儿情感影响极为深刻和强烈的实践活动.本文立足于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探析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雅芬 《家长》2023,(16):119-121
<正>幼儿时期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阶段。由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对周围事物缺乏了解,因而需要接受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适合幼儿成长的课程。幼儿在成长中天生喜欢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幼儿园应大力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将游戏渗透到每日活动中,增强课程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让幼儿在幼儿园课程中产生良好的游戏体验,让幼儿感受到快乐。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应认识到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意义,并将游戏手段潜移默化地融入幼儿课程。  相似文献   

4.
游戏不仅是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基本活动,还是推动幼儿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于游戏形式的教育模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然而,幼儿成长发展阶段的环境、学习、经验等各种问题,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行。本文基于儿童成长发展的大环境,对幼儿课程进行不断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将宽松自由、独立自主、锐意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各种主题游戏课程中,营造良好愉快的教育氛围,提升幼儿的学习满足感和生活质量,为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涯和人生历程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形式和内容,以及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6.
曹锦红 《考试周刊》2023,(37):163-166
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课程游戏化模式下的幼儿园活动开展形式,在明确主题、教育目标的前提之下提高课程游戏化模式的教育水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借助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促使幼儿在最初接受教育的阶段健康成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和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而幼儿都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和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活动的作用,创新教学环境,寓教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学龄前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游戏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构成,对幼儿的学习、成长及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开发区域环境,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情境、角色、民间等游戏内容,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分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并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从而达到实现幼儿健康、良性发展的目的。本文结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分析了其与区域活动结合的可行性及原则,提出了相应的结合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少于每天两个小时,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程游戏化就是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强调了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作为依托开展,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积木游戏是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一种,主要的游戏材料是不同形状的原木色积木。积木的具有灵活多样的操作性,这也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首先幼儿在进行积木游戏时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多样性的方式搭建积木;积木游戏是以动态的形式来发展的,幼儿因为心智发展存在差异,在积木游戏活动中建构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说明个体幼儿的游戏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另外幼儿在进行搭建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幼儿的游戏行为则能充分体现幼儿的搭建技能和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李佩琳 《家长》2023,(17):92-94
<正>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站在儿童的视角下,幼儿园课程设计需要体现游戏化特征。在传统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经常采用管理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如要求幼儿小手背后面,乖乖坐好,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再完全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教育,会让幼儿的活泼好动天性被压制,使幼儿在活动中颇具疲惫感。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育提上了议事日程,课程游戏化设计能够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育活动,充分开发幼儿热爱游戏、乐于游戏的潜能和天赋,让幼儿园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孩子的日常活动,也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好的课程对于幼儿园来说就像是"健康的心脏",而课程游戏化则是促进心脏持续跳动的新鲜血脉,其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心智水平和实际发展需要,以更贴近的形式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成长。课程游戏化倡导良好的游戏精神,使教学活动达到游戏化的目的,既能让孩子有丰富的游戏体验,也能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如何更好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在当前的许多幼儿园中,仍然存在游戏活动缺失的现象。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它再现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生活的延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园课程应该体现其活动性,具有游戏化、生活化的特征。幼儿园课程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寓教育于游戏中。  相似文献   

15.
王彦 《天津教育》2023,(6):120-122
<正>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准确把握幼儿近阶段的学习情况,并随着幼儿的状态生成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能支持并满足幼儿深度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幼教活动中,教师尚未意识到“观察活动”的教育价值,观察行为常常伴有“随意性”的特点,忽视了在活动后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调整以往的观察模式,注重幼儿的游戏状态及讲述话语,生成具有指向性、目的性、针对性的课程活动,让幼儿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区角游戏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对区角游戏的指导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科学的有目的的指导渗透于游戏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洪素芳 《学苑教育》2021,(11):91-92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这是教育纲要提出的,对幼儿教育具有导向作用。这个契合了幼儿爱玩游戏特点,有助于激发其认知兴趣,同时可促使其参与课程教育活动,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自我发展,有助于幼儿综合发展。本文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为探究对象,分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效组织和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邹桂梅 《成才之路》2020,(9):100-101
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在推动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地用游戏活动形式开展。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提高对这一环节中生成活动的重视程度,使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生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教育阶段,区域教育活动结合促进幼儿发展的必备因素,以游戏式教学方式促进幼儿智力、情感发展。游戏在幼儿区域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对其应用方式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幼儿活动课程的逐渐完善,民间游戏因自身优势广受幼儿教师喜爱,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民间游戏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加上民间游戏是我国千百年来发展下的传统文化,教师将其与五大领域活动课程相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活动课程教学质量,吸引幼儿的眼光,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活动课程,完成活动课程教学目标,并且还能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发展,为幼儿全面成长奠定基础,培养幼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本文就以民间游戏为例,对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课程中的结合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