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中国当前上网农民的网络信息接纳状况,分析涉农网站的传播效果,理论上有助于探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网络传播模式,实践上有助于改善面向"三农"的传播体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并行的方式,以河南尉氏县、山西万荣县、江西吉安县三地农民为例,旨在考察不同文化程  相似文献   

2.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7):11-15
乡村传播"场域"中的主要行动者是农民,转型期的农民身份发生了分化,农民在乡村社会传播中的行动直接影响着村庄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建构。借用社会传播网络分析工具考察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传播网络结构是本文的旨归。经田野考察发现,现代中国乡村传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互动的循环的网状模式:日常生活中人们选择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介传播等不同传播方式来编织他们的信息传播网络,这些信息传播网络从不同层面推动着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新闻记者》2007,(12):75-78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信息接触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状况及其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播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网络链接、网络信息定制、网络新闻传播等几个环节,介绍国外网络传播发展状况,以及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微博信息建模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过程复杂现状,梳理模型构建的依据及其演化脉络。文章对现有微博信息模型进行功能解析和演化分析,从节点自身属性、链接关系到整体拓扑结构演化的视角,解析微博信息传播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特征;从传播模式、传播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演化的角度,阐释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复杂网络特性;从传播预测和传播控制的视角,揭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双重网络特质。文章提出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的演化方向,即微博信息传播中节点、节点链接与信息内容的融合,复杂网络与多重网络的融合,微博信息传播与大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取焦点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山东A县计划生育信息传播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县乡基层计划生育宣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县域计划生育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村计划生育新观念信息扩散过程模式、基层农民计划生育信息传播过程模式、性别角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影响等,并就计划生育在基层的信息传播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阐述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研究的必要性基础上,界定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概念及本质,论述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本质与特征,归纳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主要构成内容,进而总结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三个规律。  相似文献   

7.
陈薇 《新闻传播》2010,(2):108-109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网络建设及信息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农村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农民的媒介素养不高及网络信息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岳润肖 《东南传播》2023,(6):134-138
乡村往往是健康传播的洼地,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聚焦乡村地区健康传播,试图梳理乡村地区的健康信息传播脉络,深入了解乡村居民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情况,对提高乡村地区健康水平、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Y村”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该村的健康信息传播状况和村民间的关系往来予以了解,并借助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Y村健康信息围绕乡村医生、村干部、活跃分子和新型媒介这四个关键行动者展开传播;新型媒介打破了乡村层级式传播模式,突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但是村民之间的信息传播仍主要基于熟人关系网络,并根据亲疏远近逐步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9.
网络作为大众传播方式之一,面对"恶搞"作品的"零准入"接纳与广泛传播的态势,凸显了其娱乐化的传播功能和舆论导向。本文通过透视"网络恶搞"现象具体分析网络传播中舆论导向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22):53-60
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是以农村信息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农民需要为依据的价值判断。其测评从传播者、信息渠道、信息内容、受众、信息传播环境五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建立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进行多级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农村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政府组织(村委会)、亲朋熟人这六类信息渠道传播有效性的测评中,电视、亲朋熟人、政府组织(村委会)、网络传播效果相对较好,报纸和广播较差。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生命周期,研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方法/过程]对有关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按照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系统要素和技术模型展开对比分析,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完整框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围绕参与主体、事件信息、载体平台和外部环境等维度开展系统要素分析,并按照多维度因素影响模型和单维度因素影响模型模拟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总结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建模流程。研究建议未来研究要朝着小世界、大数据以及云传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自由地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虚假信息极易发布和传播便是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选取“国标馒头必须是圆的”这个2008年第一大假新闻通过网络从无到有的事件,从传播环境、受众、传播者三个层面,就该事件进一步分析网络谣言、网络假新闻的成因,进而从受众、传播者、传播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消解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吉林省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渠道建设,但调查显示农民受众对大众传播的农业科技信息接受效果并不理想。症结出在大众传播者没能了解农民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没能将大众传播与农民受众信任的组织传播、熟悉的人际传播结合起来,笔者认为,传播渠道整合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不同维度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利用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中的主体、客体、本体、媒体和环境噪音从类型和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多媒体网络舆情发展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形式和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结果/结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数据类型多样,对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的类型和属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库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学科的网络信息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网络信息传播作为一门学科认识还很模糊。文章从学科的角度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播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也不断地被社会各界所注意。在我国传媒界的支持与人们需求的双重刺激下,网络新闻媒体渐渐的成为了四大传媒方式之一,而它比平常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点,也被更多的人使用接纳。但是,伴随着网络新闻的深入发展,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大量的虚假信息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很多的色情信息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网络暴力的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这些都是在网络新闻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显现出来的。所以完善网络传媒过程中的不足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信息领域,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给予的巨大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其副作用带来的灾害。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定义及其特征,分析了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研究了网络中信息传播涉及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龙海 《新闻世界》2010,(10):127-129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3.84亿人。"①网络媒体为公众建构了"公共话语空间",信息的汇聚和信息传播的分权的两大特征为网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起到了其它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优势。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民愈来愈懂得利用网络传播舆论,监视我们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健康的发展。本文从网络的两个最重要特征出发分析网络传播在舆论监督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