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莹  刘荣 《新闻爱好者》2011,(16):110-111
进入网络时代,由于受受众的心理喜好及生活节奏的影响,传统先进人物报道逐渐从"高大全"向"小人物"转变。本文从新闻事件打头、做强深度报道、创新报道方式和报网联动等四个方面来谈报纸媒体如何在网络时代做好"小人物"报道,枯木逢春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2.
王扬 《新闻三昧》2007,(9):39-40
笔者所言的"小人物",不是从主人公的官职上说的,而是从报道的力度和影响方面而言。即相对于我们各家报社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策划的典型人物报道来说,"小人物"无论从报纸给予的版面空间来说,还是从报社投入的采访力量来说,以及从读者的关注程度和报道后产生的影响力来说,他们都属于轻量级的人物。由于这些人物不是报社或宣传部门在一个时期树立的典型人物,因此,他们在影响范围和产生的冲击波上,远远赶不上"典型报道"中的人物。但是,这样的报道又是我们企业报每天少不了的"小菜"。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把这类报道写好,如何把"小人物"写好,写美,写生动,写出"小人物"的精、气、神,写出"小人物"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张鹏杰 《新闻世界》2013,(11):203-204
目前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非常多,但根据典型人物所蕴含的不同标准和价值取向所进行的历史分期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报道历史,将之分为"建国初的探索期"、"‘文革’十年的曲折期"、"改革开放初的繁荣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多元期"、"网络时代的自发期"等五个时期,并结合案例逐一阐释不同时期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4.
鲍晶 《新闻传播》2015,(2):82-83
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与一线、基层紧密相连的、有着平民化视角的小人物报道越来越被媒体注重。本文明辨了"小人物"报道常见的采写误区,探究这一疑难化解的路径,从新闻价值判断、主题提炼、细节刻画等方面提出改进"小人物"的采写。  相似文献   

5.
新闻人物报道的模式在悄然变化。"阿文"类的奋斗失败的"小人物"产生于现实,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跃然于媒体之上。对阿文等命运的再现,其意义不同于传统的张扬一种具有示范价值的形象所蕴涵的精神,而在于通过再现来揭示、启示和警示某些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6.
田羽  吕屏 《新闻世界》2011,(7):106-107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发生的工程车压死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该事件演变成一起影响全国的舆论事件。本文从"乐清事件"的舆论本质、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乐清事件"的舆情分析,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探讨网络时代政府如何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湖北先进典型层出不穷,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引导作用,形成英模辈出的湖北群星现象。其间,楚天都市报充分发挥优势,善于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张扬人性的光辉,率先报道,树起一座座道德丰碑,履行了新闻传播引领社会舆论的使命。新生的楚天都市网依托都市报编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推出的"我的强军梦"和"我是一个兵"等系列报道,把普通一兵和一线带兵人推到了荧幕前。编导和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些军营草根"明星",为他们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镜头语言,用生动抓人的画面,把每一名官兵的个性特点和绝技绝活放大.通过小人物的微观故事反映强军梦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体的“5W”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四方面分析了网络流行体广泛传播现象的原因,并认为应对网络时代下"娱乐至死"现象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0.
"小人物"在新闻的世界里并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新闻人物,恰恰相反,他们常常会成为新闻真正的主人公。中国传统媒体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忙于传播大量的"走基层"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种"小人物"的故事。在媒体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的媒体人可否利用更多的新闻传播平台,对"小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的报道加以传播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传统先进人物报道逐渐从“高大全”向“小人物”转变,各大媒体也借此纷纷推出了人物专栏。“小人物”的事迹最能打动人心,“小人物”蕴藏着大新闻,赢得了读者的“芳心”,深受读者欢迎。那么如何才能写活报纸“小人物”的新闻报道呢?笔者以云南《大理日报》“小人物”通讯报道为例,认为要挖掘好“三彩”,使文中的主人翁心性形象活起来;力做好“三避”,使文中的主人翁个性之美突出来;彰显出“二好”,使文中的主人翁时代之美显出来,才能将报纸“小人物”的新闻报道写好、写活。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在企业中搞报道,由于范围小、圈子窄,接触的也多是些“小人物”,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新闻来。从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此话有失偏颇。确实,我在石嘴山矿务局,接触的多是些“小人物”,突发和重大事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正是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人物”,谱写着企业精神的主旋律。宣传这些“小人物”,是我们记者、通讯员义不容辞的职  相似文献   

13.
融合新闻报道机制不同于传统新闻的话语生成.本文以《人民日报》疫情期间在其新媒体矩阵中"小人物"的抗疫报道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其微信、微博、抖音平台中的报道内容,使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小人物"报道展开研究.研究表明,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小人物"的事迹报道能够让公众感同身受,更能激活社会共同情感,引导舆论正向发...  相似文献   

14.
关注百姓书写百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物报道对普通百姓中的“小人物”投以关注的目光,并不吝笔墨,是新闻价值观的正确体现。“小人物”身上,有着令人振奋的精神亮点,他们的奋斗和探索,他们的曲折和教训,他们的沉浮和哀乐,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我们完全可以从某一个侧面、某种角度为之报道。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小人物”土生土长,就在百姓生活圈内,主人公好似在现身说法,广大读  相似文献   

15.
樊卓婧 《新闻世界》2013,(7):113-114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贴近与还原视角下进行“走转改”报道的必要性,从“走转改”报道的内涵入手,着重探讨了“非典型”小人物报道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纸如何办出特色?根据《襄阳报》十一年的办报实践,我们取得一条经验:在“小”字上抓问题,在“大”字上作文章。“小人物”反映大主题县市报处于最基层,经常与“小人物”打交道。所谓“小人物”就是指各基层单位的先进人物。我们要善于从这些“小人物”身上挖掘出“闪光”的东西加以报道。透过“小人物”的思想境界,反映大的主题思想,这就使我们的小报不会显得平  相似文献   

17.
周洋 《新闻前哨》2010,(9):39-4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类型研究的基础上,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析,并且有针对性地从"更新危机传播理念"、"完善危机管理组织"、"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改进危机传播策略"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危机传播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王晓慧 《报刊之友》2010,(11):139-141
随着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和神奇的魔力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尽情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平等性、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很难对互联网受众施加群体压力。于是有学者提出,作为经典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之理论假设,即害怕被孤立的恐惧心理在现今网络时代早已不复存在,该理论也就丧失了其现实意义。究竟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沉默的螺旋"是否依然奏效,该篇文章就从"沉默的螺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假设出发,并结合网络传播的一些特点,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时代并不会沉没。  相似文献   

19.
胡衬春 《报刊之友》2010,(9):126-127
本课题从"中华女打记者"事件切入,联系采访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来考察网络时代新闻采访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鉴于网络时代对"宅族"产生的深远影响,笔者从消费主义、眼球效应、娱乐主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在建构"宅族"形象中过于重视经济效应且过度营造娱乐化氛围。因此,媒体有必要利用自身公信力,在"宅族"媒体形象的建构上,更加客观与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