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下面以初中几何第三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为例进行操作尝试.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5)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下面以初中几何第三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为例进行操作尝试。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下面以九年级数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例进行操作尝试。  相似文献   

4.
储开勇 《考试周刊》2011,(30):18-19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交流、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与交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所需知识,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交流、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交流协作意识的形成。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这是数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整合。一、发散思维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条件学生往往容易…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要改变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以发现法为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模式,增加实验实践性探究、综合实验题.探究性学习中几种关系的处理:学生主体性与老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基础知识学习与研究性知识学习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验教学中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使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之一就是教学方式由接受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下面以初中几何“认识三角形”一节为例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杨加飞 《考试周刊》2013,(41):72-73
<正>探究性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的作用在于不断地鼓励及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方式上的探究,探索过程中的探究,本质意义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以初中几何第二三册“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为例进行操作尝试。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掀起了第三次教育改革热潮,特别强调以"探究"为特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学会与他人合作、自主决策、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间题的学习活动。它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要改变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以发现法为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模式,增加实验实践性探究、综合实验题。探究性学习中几种关系的处理:学生主体性与老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基础知识学习与研究性知识学习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验教学中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马丽益 《贵州教育》2007,(11):34-35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形成研究事物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获得概念与规律,又能掌握研究的方法。与平常的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外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收集、筛选、提炼信息,交流与探讨,分辨与识辨、竞争与合作等活动,经历各种探究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能力,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通过近几年课堂教学实践,经过总结提炼后认为,探究性学习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教学背景下才能实现,合理调整教材是实现有效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其次,优化教学流程是达成有效探究的实践平台;再次,探究方法指导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生成,形成有效的探究学习能力;最后,科学准确的评价跟进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力。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三个着力点之一,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文尝试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电工技能与训练的教学实践中,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独立思考、研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获得阅读能力和探求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那么,何谓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再创造的实践活动。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以文本为中心进行的一场跨时的情境对话。它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在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