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数学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当然,考查的探究与探究性学习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原有的那种老师“教”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逐渐被一种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新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运动探究法”进行教学,尝试帮助、引导学生深刻挖掘每一道习题的辐射功能及各知识点的辩证统一,用运动发展的思维,探究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规律。下面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一点”为…  相似文献   

5.
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所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探究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萌生与增强。  相似文献   

7.
数学探究教学强调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教学内容或相关问题为载体,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数学认知活动呈现出来,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养成数学态度,培养初步的研究意识。它既是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数学教学思想,提倡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是数学探究教学的主要特征.时至今日,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探究”几乎成为研究数学学习方式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然而,实际的课堂观察表明,数学探究学习的成效不容乐观,在实际的操作上存在很多的偏差.本文从“有效性”与“可行性”两方面思考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自主探究,合作实践”学习模式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索的“建构者”.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既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存在大量把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泛化、形式化的现象.本文结合几则教学案例,从建构的角度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自主探索活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核心,它需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初中数学课程增设了“课题学习”部分,把这个原本处于隐性位置的领域与其他知识领域并列起来;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活动,并要求把数学探究的思想以不同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这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创新之处。究竟教师应该以何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由兴趣转化为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探究活动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成为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编写致力于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的重要方式.”教材也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其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这些要求都对数学教学指出了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来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那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兴趣呢?下面我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16.
张天峰 《成才之路》2009,(32):49-4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观点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要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教学须以探究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它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掌握探究知识的基本方法以及提高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接受性学习在构建整个知识体系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要想数学课堂真正地“做”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杨武昌 《云南教育》2005,(34):38-39
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王斌 《考试周刊》2012,(24):67-6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展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