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BioSpace"身体成份分析仪,通过对赛艇、短跑和艺术体操女子优秀运动员体液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员下肢体液指数及细胞内液指数较大,赛艇运动员上肢体液指数及细胞外液指数较大;根据不同项目运动员体液分布的变化可监测和评价运动训练效果;通过比较不同运动员细胞内、外液比例关系可间接推测其肌纤维百分组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7个不同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及差异。结果显示:体液成分中体液指数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细胞内液指数健美操最高,中长跑最低,细胞外液指数则正好相反;非体液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游泳专项最高,中长跑最低,而瘦体重、肌肉、蛋白质、无机物含量以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得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专项技术特征、训练内容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张培珍  矫玮  高颀 《体育科学》2008,28(4):39-42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期的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钙摄入情况及钙营养、运动与骨矿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13名国内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1~12岁,训练年限3~7年.同时选取14名同年龄段的小学女生作为对照.对她们进行了膳食调查和骨密度的测量.结果: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钙摄入量为515.3±218.0 mg/d,仅达到钙参考摄入量的51.5%;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骨矿含量、骨面积、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同年龄段的小学女生,分别低23%、14%和11%(P<0.05).结论:青春期前期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钙摄入量较低,未达到我国推荐的钙参考摄入量标准.青春期前期艺术体操运动员较低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可能与她们专项训练量较大对钙的需求量较高而长期钙摄入量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少年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发育的状况与其运动生命的保持、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相当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状况,以及身体形态的特点;研究专项训练对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以及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来自中国和保加利亚的224个艺术体操运动员(年龄8-12岁)参与了有关的测试.研究结果: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主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均低于本国同龄的城市女生;保加利亚运动员身体的发育指标要高于中国运动员(P<0.01);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比同龄女生更长的四肢.此外,艺术体操女孩身体形态发育的BMI和Vervaeck指数与训练的年限存在高度相关(P<0.01).结论:(1)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要滞后于同龄女孩,特别是10-12岁年龄组.(2)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更长的四肢和较好的相对力量.(3)保加利亚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要早于中国女孩,特别是身体各部的国度.(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具有的特殊的身体发展和身体形态与早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几年艺术体操规则的大幅度变化,对适应规则的竞技能力结构进行了重新分析,研究表明,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各主导因素的排序是运动技术、心理能力、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艺术表现力、运动智能.同时发现,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体能和艺术表现力落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应该在完善训练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下功夫,不断地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才能使我国艺术体操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艺术体操是典型的难美技能类运动项目。它的美不是简单地呈现人体的自然形态,而是通过运动赋予特殊的美的特征。本文运用有关美学原理,结合艺术体操运动及运动员的特点,对艺术体操的美学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艺术体操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已得到迅猛的发展,但由于物质条件及科研工作相对落后,从而造成了各种运动损伤不断出现,妨碍了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规律的探索及预防措施的研究,为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最大限度延长运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艺术体操转体动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应具备的3种竞技能力:转体启动能力、旋转适应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学相关理论,针对上述技能研制了不同的专用训练仪以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动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艺术体操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21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主要损伤部位集中发生于腰部和踝部。损伤发生与其专项运动特点及训练周期较长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教练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针对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的任务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就是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应用有关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手段,把具有艺术体操运动“天赋”的儿童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的训练,以获得较佳的运动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是制订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标准的理论依据。本文对216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发育状况进行多年的追踪测试与调查研究,获7000多个数据,揭示出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与一般城市女生相比,经过系统训练的艺术运动员性成熟期推迟2-3年,身高、体重的增长高峰随之推迟,身高的快速增长期延长,从而带来了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生长节奏的变化。运用这一规律建立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已成为艺体运动员科学选材和系统控制体形的坦佛标准,有效地推动了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优秀人才的流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艺术体操人才流动性存在着垂直流动的典型特征;优秀艺术体操人才流动机制尚不成熟是制约我国艺术体操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其他竞技项目相比艺术体操人才国际流动和水平流动不足。本文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艺术体操运动长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艺术体操素有"美的运动"之称,它不仅要求难、新、美的身体动作,更强调项目本身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鲜明风格。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完成动作技术性较强,但整套动作的艺术感染力却很弱,运动员表现力风格不够鲜明。中国舞蹈身韵融合了中华舞蹈文化神韵之精华,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风格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可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奥运赛场上,汇聚了世界顶级的艺术体操精英,使我们领悟到细节的成功孕育着成功的必然.通过对国内外国际裁判的调查和访谈,世界强队的长盛不衰都有着相同的经验:在竞赛中追求场上成套动作的完美诠释;在训练上重视专项基础阶段中动作细节的训练,认真落实训练大纲,重视对国际评分规则的研究和国际裁判员的培养,这些都是世界艺术体操强队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来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跟踪调研,比较世界艺术体操强队,我国必须加大后备选手的储备量、认真负责地抓好后备选手的基础训练、推进国际裁判的重点培养,才能促进中国艺术体操队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中外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优秀运动队的身体难度价值选编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锦标赛集体前八名运动队在身体难度价值选择上均低于奥运会集体前八名运动队;身体动作难度选编价值集中分布区域、选编水平与奥运会前八名运动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价值内涵、运用现状等进行重点性研究,并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过渡与连接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渡与连接动作的数量影响成套动作的编排档次、过渡与连接动作的速率影响成套动作的动作容量以及过渡与连接动作的呈现形式影响成套动作的编排品味。鉴于此,我国应尽早重视成套动作编排中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及时填补这一空白,以促使成套动作整体编排档次的提高,助推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从"三力合一"的角度,对艺术体操的时空艺术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艺术体操运动员充分利用物力、心力和外力就会产生强大的"合力",完美的表现出艺术体操的时空艺术性,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最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汪敏  李荣薇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4):15-17,24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从"三力合一"的角度,对艺术体操的时空艺术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艺术体操运动员充分利用物力、心力和外力就会产生强大的"合力",完美的表现出艺术体操的时空艺术性,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最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地理环境资源优势,对艺术体操后备人才梯队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艺术体操二线队伍衔接不畅,后备人才匮乏,梯队建设滞后,体校训练网点萎缩。分析制约浙江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因素,从人才培养、竞赛制度改革、教练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后备人才梯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