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层的学校,在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均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均衡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初步实现公民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首先要结合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关法令政策。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级政府教育经投入渠道,充分开发民间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农村基础经费投入的稳定的持续增长。通过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具体构想如下1.在“以县为主”的基础上,依据财政能力确定…  相似文献   

2.
了解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居民负担较重,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重心偏下,公共教育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学生资助还不完善,教育投入和使用的问责制度缺失,是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近20年来中国教育财政充足性有很大提高,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有显著提高,但地区间、区县内学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异巨大,不同阶层子女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很不平等。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教育财政效率做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就业看高等教育配置效率近年在下降。需要通过调整政府与居民、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改革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教育投入评价和问责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高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充足、公平和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公平政策探讨的难点。这一问题集聚了当前公民受教育权利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现实状况。然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受教育者提供同等受教育机会,使其公平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反思择校问题治理政策是解决当前择校问题的关键点,也是关乎教育公平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上看,必须重新审视政府的教育公平责任;必须公平分配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公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中,保障公平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财政要体现公平,就涉及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法规的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公平要求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进行有效选择扣适时调整.文章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公平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高等教育财政公平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旨在强化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新体制遭遇了税费改革,忽略了地区间的差异,加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因此,确保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平等,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从制度上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入责任,关键要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巨大差异,公平分配国家的公共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学生个体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省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高校经费投入的差异而呈现出学生个体间入学机会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省区间分配差别较大与地区间招生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等问题。从国家财政促进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差距;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发展资金;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趋公平。  相似文献   

7.
教育财政作为政府及政府主管教育的公共部门有效地筹措、分配、使用和管理各种教育资源的经济行为,对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着重要功能和作用。教育财政政策的变革本质上也是对于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入学费、教育券作为不同历史阶段基础教育财政领域的变革产物,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财政致力于教育公平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所谓教育财政公平是指教育资源在不同团体间分配及教育成本的分担情况。教育财政不公平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平的教育财政是达成教育公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倍受人们关注的诸多不公平的教育现象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公平的教育财政,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原则 公平问题属于价值判断。不同的社会,甚至个人之间,由于理念上的不同,在公平含义的理解、公平目标的追求及判断公平标准的把握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就义务教育而言,仍然有一些原则被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同,这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教育投入是国家教育投入的主渠道,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反映了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投入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与否.本文通过对国家教育投入规模和财政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等方面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教育公平追求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投入的不公平;课堂空间和时间分配的不公平;学习内容、任务分配的不公平;性别上的不平等;“强势”群体的价值取向。导致课堂教学不公平的原因有客观上教育资源缺乏,也有教师素质低劣等主观因素,也有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增加教育资源、消灭歧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消除课堂教学不公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审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即政府将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给了处于优势地位的少数群体,并且正在以“效率优先”的原则追求教育质量的提高。这种不公平现象可以通过“弱势补偿”的政策加以调整,但是,学前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仅仅依靠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在课程政策上差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认为,不平等并不意味着不正义,只要它符合两个正义原则。罗尔斯的第一个正义原则适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领域;第二个正义原则适用于调节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不公平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属于“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因而解析这一问题主要是应用第二个原则。罗尔斯的第二个正义原则认为不平等的分配必须以提高弱者的利益为目的,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不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按照这一原则,在教育领域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正义方式就是允许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分配,但前提是这种分配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提升。应用这一理论可以解析目前教育领域里存在的3种较为突出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为美国而教”项目自实施以来,缓解了美国教师资源不足的压力,促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补充以及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为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为美国而教”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以及对美国教育的贡献进行介绍,并总结出该项目对我国“特岗计划”的启示,以更好的完善我国“特岗计划”。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关键,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也日益显露,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引起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错综复杂,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基础教育不公平在高等教育中继续延伸、高额学费在高等教育产生分层作用等。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寻求高等教育效益与公平的平衡、协调,这样我国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为广大人民提供越来越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幼儿"入园难"这一社会现象折射的主要问题是,长期地方分权的分级分类管理教育财政体制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以及日益显现的教育不公平。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该改变教育观念,突出学前教育的义务性、服务性、教育性,使学前教育成为适龄儿童应该享有的权利;其次,政府要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科学地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再次,制度化的学前教育财政体系则是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具有的收益效应导致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的正向关联性;教育不公平与收入分配不公平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健全相应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数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学校教育资源、教育经济资源与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寻找出贵州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教育经济资源缺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条件保障和教师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偏低,教育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结构亟待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同时又面临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双重使命"的挑战。为此,尝试提出贵州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主要应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普及高中教育和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等八大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资源配置的三种合理性原则,即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20.
Since the 1980s, the increasing cost of education has been a global trend, and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s a result, education economists began focusing on the issue of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borrowed production function from economics to study educational production issues in order to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maximiz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public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It also provides a decision basi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schools to draw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policies for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