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要求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更要建成一个完整而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涉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公平五个基本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公平内在协调统一的发展.当前需要我们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低速发展规模,进一步优化结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密切关注效益,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大众化阶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的制度瓶颈,如高等学校定位趋同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人才选拔方式呈金字塔形,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以及公共财政投入导向错位,高等教育公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学校科学分类定位,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和谐发展;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建立漏斗型人才选拔新模式;优化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也日益显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引起中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应作具体分析。在关注高等教育公平的同时,高等教育的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高等教育的效益与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应寻求两者的平衡、协调,唯有如此,中国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关键,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也日益显露,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引起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错综复杂,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基础教育不公平在高等教育中继续延伸、高额学费在高等教育产生分层作用等。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寻求高等教育效益与公平的平衡、协调,这样我国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为广大人民提供越来越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审视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稳步推进经济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加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统筹与管理力度;(3)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策略;(4)完善高教政策;(5)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6)营造良好的学生助学环境;(7)发行高等教育彩票.  相似文献   

6.
在“科教兴国”重要战略转型时期,大学管理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育人效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社会需求、学校发展角度上来看,“依法治校”是追求高校学生管理“公平、民主、和谐、高效”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协调教育管理工作程序价值、公平价值、效益价值之间和谐关系,对实现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本文分别从高等学校内部资源配置结构、管理结构、学科结构和办学形式结构四个方面,探讨它们对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的规模、质量、效率和效益是高等教育经营的四大要点,追求规模、质量、效率、效益协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有利于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率和规模效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能促进规模的发展,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应把教育经营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徐孝民  王劲 《教育研究》2023,(2):112-124
教育经费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保障,而公平与效率是检验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效果的核心问题。基于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等学校2012—2019年的经验数据,以生均经费作为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公平的操作性指标,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效率,应用Markov链模型和经费配置潜力综合评价模型考察教育经费配置等级固化程度,挖掘高等教育经费配置潜力。研究发现,一是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公平与效率整体分布的内部流动性较低,实现跨越式变化难度较大;二是高等教育经费受原有配置水平和效率水平限制,“长期高经费”较“长期低效率”问题凸显;三是90%以上高等学校教育经费配置潜力综合评价指数为负,高等教育经费优化配置潜力主要受配置公平驱动。结合各高等学校经费配置潜力,可选择坚持效率优先、稳定经费投入的重点提升和强化均衡保障、提高经费效能的关注突破路径,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有效率的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管理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与高等教育管理效益低下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一对基本矛盾。本文从现有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效益的研究入手 ,着重进行概念的分析和比较 ,提出高等教育管理效益评价标准的三元结构 ,从而针对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效益的现状 ,提出相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高校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已逐渐成为向上流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高校招生收费过高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对社会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说明,在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社会流动的公平性:为了使社会流动更加公平,高校招生收费一定不能过高。  相似文献   

12.
相对高等院校的区域分布或省域分布构成的横向分布结构而言,高等院校在行政区划层级上的纵向分布结构的分析同样能反映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及其教育公平的实质体现。我国的高校在纵向分布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政治中心群聚现象。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国家重点高等院校、民办院校等在北京、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以下的城市中的数量分布,清晰地显现出我国高校在国家和地方政治中心城市的集聚,造成了政治中心城市有大量高等院校的拥堵局面。我国的高校纵向分布结构应该逐渐从政治中心群聚转向经济中心群聚,并具备多元中心分布的前瞻性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中国高教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我国高教事业应从两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宏观上,政府要转化职能,调整高教结构,倡导办学模式多样化,实现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法制化。微观上,要更新观念,转变视角,面向全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建立信息化校园。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和管理已成为政府、高校、学生和家长等有关方面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通过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制约因素及内容的研究,进一步指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利于衡量并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现代行政发展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注重行政相对人利益保护,行政管理的疆域不断调整,防止行政权过度扩张,这种做法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高等教育方面均权并达到最佳有效的调控,使高校既能发挥自身的知识汇集基地的优势,又能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要求下稳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的自治权和政府规制两种权力在教育资源分配、调整、利用、约束、规范等方面权力交叉和;中突必不可免,产生权力的博弈。两种权力的有效构建均衡权力体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高校发展定位初论——以吉首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发展定位是每一所欠发达地区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吉首大学为例,揭示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影响欠发达地区高校个性化发展定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定位实现欠发达地区高校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软环境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加强高校软环境的建设必须努力铸造鲜明的大学精神;形成科学的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运行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和校园文化氛围。高等院校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实现“大提速”。  相似文献   

18.
高校间广泛开展校际合作办学,对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高校间开展合作的内外动因,应全方位建立完善的高校校际合作机制,包括信任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组织机制、保障机制等,将高校校际合作推向深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强 《中国德育》2007,2(11):52-55
建构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就是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优化师生关系;贯彻宽容平等原则,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利用外部人际环境的影响,建构与大学德育目标指向一致的外部人际环境。构建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需要遵循生活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交互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它们具体表现为:价值性工具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人文性内容与科学化方法的矛盾以及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而来的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高校德育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高校德育改革的出路在于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具体而言就是以生活为本、以课程为中心、学校德育课程与团队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