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和发展本质的继承和创新,是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它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了发展内涵,开拓了发展思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不仅把远程教育的发展纳入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而且使之成为社会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特征,由此形成了我们党关于远程教育的发展战略,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与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不仅开辟了远程教育发展认识的新境界,而且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制订了新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坚持理论创新,就发展地位、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发展战略、发展动力以及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了严密的、系统的发展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核心内容。邓小平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对西方发展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本质、发展主题、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观,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破解新的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条件下,高校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一是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内涵建设带动外延发展。二是走外延发展道路,以外延建设拉动内涵发展。本文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两种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外延发展模式的不足、走外延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进行了分析,确立了"谁掌握了内涵建设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明确、深刻、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它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创新了发展的观念,开拓了发展的思路,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它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它不仅是对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发展思想)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它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和境界。  相似文献   

8.
力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力学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现状,也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力学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萌芽时期,静力学发展时期,动力学发展时期,刚体力学和应用力学发展时期,近代力学发展时期和现代力学发展时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力学有着自己的特征和表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力学在创新和学科交融方面,又展现出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绝对、无条件的,发展是永恒主题,发展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全过程.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确立了风格各异的发展布局.改革开放前30年,提出了"运动发展观",确立了均衡发展布局;后30年提出了"改革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先后确立了"非均衡发展布局"、"三位一体"发展布局和"四位一体"总体发展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结构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澄清了发展认识、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高校的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11.
“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作为上海这个自开埠以来经济与化发展最为迅猛,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最为明显的大都市的社会生活,既为这派学准备了客观的历史条件,也为它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从"人性张扬"到"世俗关怀",显示出新时期以来文学思潮历时性的嬗变轨迹。对其特征描述与深层根源探讨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客观把握近三十年来文学思潮发展的总体面貌,深刻认识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社会生活对文学思潮样貌及走向的巨大影响、"人性化"思潮对恢复五四传统与文学回归"人学"的意义,以及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世俗化潮流所具有的促进艺术民主化、大众化与反文化、粗俗化的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的原理,对认识社会形态发展变化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科学的指导意义的,必须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相当的潜力和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在曲折中前进,不同的社会制度将会长期共存,要以更务实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制度,把发达国家的“自然历史过程”作为我们的借鉴,以谋求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坚定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老板"称谓语的历史演变过程,探讨当前"老板"称谓语泛化的表现,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词语自身的特征、称谓的困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四个方面的原因使"老板"称谓得以"泛化","老板"称谓语由最初的广泛通行于经济领域,逐步渗透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乃至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指称范围扩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哲学基础,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把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视为历史使命,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与人类文明活动密不可分,"三个文明"的发展实践必然产生发展观的飞跃,新的发展观又会指导"三个文明"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从人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的基本规律,是当代中国"三个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和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认清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既至关重要,又并非容易。党的历史经验证明,能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方位,关系党的事业的成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向全党提出了"根本要求"。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确立了自己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承前启后,集中一切人学思想的精华,实现了人学学说的一次历史性融合。正确理解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伟大成果。它的提出与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共和国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它是时代的产物,人民的企盼,中国共产党策略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五六十年代作家群体以执的艺术信念和精品意识,实现了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史诗追求。“人”的哲学观念的根基的缺失,导致其史诗范式的时代性倾斜。作为“红色经典”主要价值支撑的“历史感”,也往往出现平面化和盲从性的偏颇;其根源就在于缺乏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的“历史合理性”判断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