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谁家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的“爆炒”,这孩子便成了“神童”。如今钢琴神童、书法神童、国画神童、舞蹈神童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口算神童、背诵神童  相似文献   

2.
神童与篮筐     
北宋时候出了个神童朱文锡,令天下父母羡慕不已。他们想,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不能成为“张文锡”、“王文锡”呢?于是有人就把孩子和银子一道装入篮筐,挂在路旁的树上。谁能教会孩子读经书,就可取走篮筐里的银子。不知道篮筐里有没有培养出神童。但是,据记载,有的孩子被活活折磨死了是真的。近来,读着报刊上登载的关于发现神童之类的消息,我每每想起北宋时候的这个故事,有时还不免为神童们担心:会不会是篮筐里培养出来的呢?有家报纸报道了一位六龄神童,他在父亲有意培养下已学完了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据那位望子成龙的父亲介绍,孩子在半年内用去练习本重达十多  相似文献   

3.
“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真的能造就“一代神童”吗?一方面家长不惜“血本”,挖空心思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学前班;一方面孩子的综合素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5.
汤素兰 《教师》2012,(25):12-13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莫扎特”。挪威艺术哲学家让一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都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能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身上本能的缪斯消失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一直将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力保持终身,于是,这些人成了艺术家。日本知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用他的“神童作坊”证明了这个观点。铃木镇一每年都会培养出700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他提倡的“铃木教学法”也掀起了超越国界的少儿教育风暴。铃木镇一信奉的理论是:“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采用了不优秀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人所培养的必然结果。”能力并非天生的,但不能错过培养的关键期,得不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  相似文献   

6.
“神童”,即智力超常的儿童,许多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聪明绝顶,但古今中外不少神童长大后一无所成的例子也令家长们不知所措。究竟怎样培养智力超常儿童呢?  相似文献   

7.
原声     
的确是有真正的神童.不过他们总是沉默的,沉默得如同植物,他们很少在童年时期就路人皆知地大鸣大放。而现在大部分“神童出炉”,不过是孩子向成人世界一场谦恭的献媚。  相似文献   

8.
孙军 《教育导刊》2005,(5):64-64
“孩子小时候十分聪明,唐诗宋词不仅学得比其他孩子快,而且记得也牢,亲戚朋友都称赞他是‘神童’;可上小学后,孩子对学习一点儿不感兴趣,竟在班里排倒数。”近日,已给孩子换了两所小学的孙女士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士认为,这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培养有关。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许多儿童教育专家曾对“神童”作过长期、深入的专题研究。美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赫尔贝还根据她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对全关500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作的长迭5年的统计.确认神童指的是那些约占儿童总数5%的智商偏高的聪明孩子.其中男童约占6成。  相似文献   

10.
许多 《中学教育》2005,(3):43-44
王福志是个有头脑有想法的新式农民,他用自己的“土办法”培养了被称为“神童”的儿子。他儿子王京9岁读完小学。16岁时已两次考入清华大学。以下是他培养孩子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有的家长往往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涵义和科学方法,于是就出现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教他们识字、算算术、背古诗;还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孩子上学后,就任意给孩子补充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家长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知的“神童”或“全才”。这样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教育。但过度的重视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众人跟中的“神童”。于是各种所谓的神童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伪神童”教育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模式的危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神童     
一个高傲的夫人对老师说:“依我看,我的孩子真是个神童,他有许多很独特的想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夫人。”老师回答,“特别是在默写生字的时候。”神童  相似文献   

14.
莫逼子女当“神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沸沸扬扬逼迫子女当"神童"的现象。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基础以及自身的条件,逼迫孩子做些难以做到的事。希望孩子成为少年画家、书法家、乐坛"神童"。逼迫子女当"神童"的作法是不科学的。有关专家指出,从幼儿的生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06,(2):13-13
缴纳10多万元的会费,无需苛刻的测试,就能把孩子培养成“神童”。这是某公司推行的“日出计划”中最吸引家长的一部分。难以解释的是,这个引起专家质疑的培养计划,却得到大量高学历、高收入、高层次家长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山西有个少年很“非常”:2岁会加减乘除,5岁上学,7岁上初中,13岁考上清华,让望子成龙的万千家长感慨是“神童”,自叹子不如人.然而“神童”妈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真不是谦虚,我儿子绝对不是神童,没什么特别的,像他这样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小时候惯下坏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  相似文献   

18.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见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工.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孩子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神童诗》顾名思义,是所谓“神童”之作。全书充满着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反动的“天才观”,它们是《神童诗》的理论基础。《神童诗》中“自小多才学,平生气更高”,“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等黑话,大肆宣扬“天赋之才”、“无师自通”,实质上就是孔孟宣扬的“天生德于予”、“生而知之”那一套。《神童诗》的编者以此毒害、欺骗少年儿童,让小孩子顶礼膜拜那些所谓的“神童”,目的是要为反动统治阶级培养忠实的奴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