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越来越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增大,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加剧,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不明确,地方各级的分配关系不够规范,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从财力上确保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顿财政分配秩序,完善财政支出管理。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政支出作为地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支出越来越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需求压力增大,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加剧,财政支出管理方法落后,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不明确,地方各级的分配关系不够规范,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要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从财力上确保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控制财政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顿财政分配秩序,完善财政支出管理。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财政政策的作用是,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相应减少。货币政策则是通过多种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而所谓“双稳健”,其实是中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的口语化表述,其突出特征是各种措施组和均采取中性姿态,走中间道路,突出一个“稳”字,总的政策倾向是既不明显扩张又不明显紧缩。这“双稳健”政策的提出意义非凡:一是始自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谢幕”,赤字财政将向收支平…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最大的教育不公平现象。2005年全面废除农业税后,县级财政收支及县级财政义务教育收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义务教育支出占县级财政支出的大头,挤占了对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工业经济、支农等方面的投资,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者呈负相关增长。鉴于此,笔者呼吁义务教育经费由县统筹上升为省统筹,加大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中央、省(市)、地方政府分项比例义务教育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吴开俊  周丽萍 《教育研究》2021,42(10):11-23
我国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备充足、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担现状、经费缺口和补助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钱随人走"政策下的财政责任超过95%落在流入地政府,中央补助力度和指向性与"奖励金"政策相比反而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逆向补贴".这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边界,重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比例,根据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更高级别的中央财政,适度加强省级统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基层政府支出责任过重.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下调并不是在省、市和区/县不同层级财政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一方面要减轻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另一方面适度上移省级统筹的分担比例,由此比较合理地重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下降至45%左右,而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却高达70%以上,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地方政府财力吃紧。为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同时控制规范性差、透明度低的地方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建立税源广泛、收入稳定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增长,防范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晨洪 《华章》2007,(1):27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对财政支出作出有效的绩效评估,已成为当今理论界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可知宏观上注重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微观上则注重预算执行各环节的执行效率,但二者最终统一于服务经济社会,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增加社会总体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及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地方政府间展开了以财政支出为主要途径的标尺竞争。这种竞争和财政分权体制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的激励模式所引致的政府竞争行为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但是,这种政府竞争行为也造成了经济社会的不平衡状态。因此,我们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不打压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前提下,制定新的激励模式以引导我国地方政府由功能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