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谈化学教学重点的确定张俊瀛教师备课首先要“吃透两头”,一头是学生──教学对象;一头是教材──教学媒介。本文拟从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点方面谈一些拙见。处理教材先要精通教材,精通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就是教材知识网络中起统领作用的知识点,是起...  相似文献   

2.
面授辅导是保证电大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想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面辅课的教师,必须做到“吃透两头”。所谓“吃透两头”,即一头是指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以及主讲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要点;另一头是指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只有“吃透两头”,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才会好,教学质量才能高。如在备课时,吃不透“两头”,一味追求教学法的改进和新颖,结果总是徒劳的。本文以个人教学的体会,略谈一、二。 一.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教材,熟练准确地掌握主讲教师的讲授内容和要点。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大法,是时刻不能离开的指导文件。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反复钻研大纲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4.
在自考助学班学生中,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只有做到“三吃透”,即吃透学生、吃透教材、吃透考评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这样说过:"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要先钻研、理解教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导,学生才能学实。教师精导,首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备课。课前,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然后,把功夫用在“导”上,可采取启发、点拨、诱导等形式,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讲,让学生思考揣摩,但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教师一定要讲,并要注意讲授技巧。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吃透教材,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重点讲,抓住难点导,去繁就简,去粗存精,教学效果就好。我在教《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抓住一个“雨”字来分析文章的结构。本文…  相似文献   

8.
试论说课的本质特征及其价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是授课者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表述活动,它主要是指授课者对课堂教学形成“怎样才叫教得好”、“怎样教才能教得好”、“为什么可以这样教和这样学”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中介。说课所具有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品质正是触及教育中介属性的本质,说课具有促进教学与教研协调发展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9.
吃透“两头”上好思想品德课所谓吃透“两头”,就是指教师必须吃透学生思想和教材内容这两头,认真备课,把备课和备人结合起来,做到备课先备人,备人先备思想。吃透学生思想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教学有针对性。如,教学《谁最美》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调查、访问。课堂教...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以实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框内容系第六课“依法保护环境”(浙教版《思想政治》第三册)的起始课,介绍有关环境和环境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学生学习后两框内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三题     
一、因材施教教育界的老前辈说过:教师的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透彻了解学生,一头是透彻掌握教材。这话很有道理。吃透两头才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假如教师不考虑阅读课与讲读课的类别,不区分古文与现代文的文体,不注意课堂的学生知识反馈,墨守某一种教学模式,那么,他的课一定是上得很乏味的。贯彻因材施教就能把课教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比如有一位老师教《小石潭记》,他先找来一支小溪流水的钢琴抒情曲,还自己朗读课文,课堂上播出配乐朗读录音,同学们被淙淙的山泉之声的前奏所吸引,进入了文章的意境“如鸣佩环,心乐之”。分析课文时学生情绪活跃,下课就有些学生对课文已熟读成诵了。还有一位老师教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版本的新教材越来越适合学生的科学学习和自主探究了。如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这一单元的课程就安排得非常好。为了探究这一单元里面的小动物,首先安排了一节《寻访小动物》的准备课,到校外去搜寻小动物,熟悉这些小动物;然后安排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的观察探究课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也编排得恰到好处。教师在课前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教材中探究活动安排的逻辑性,才能做到合理使用教材,循序渐进地主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是教过多年《自然》的自然教师,现就新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对大多数老师而言,吃透教材这一点基本都能做到,但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不能把教材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只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完成任务了,实际上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果也不乐观。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政治这门很多人认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程,老师更应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当然,对于每一节课而言,良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音乐教学中仍有一部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究其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吃透"教材,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主题内容。虽然说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我们教师要会用教材。教师要会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删减和补充教材内容;调整、整合教材资源。真正地做到"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  相似文献   

15.
文丽华 《甘肃教育》2006,(2A):51-51
一、用活教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唯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说教材即阐述教者对数学教材的理解。只有教者对教材理解深刻到位,才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内容:1、说教学目标。即说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两方面。课时目标提出越明确越具体,则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具体说教学目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这几点谈。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四年级同学的学习能力水平及心理发展状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比较位数…  相似文献   

17.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科学地预测课堂“风云”,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然而笔者最近到一些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有些教师随意“超越教材”。如教师不熟悉教材,不了解编者意图,把握不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随意,教学流程混乱,课堂教学好似脚睬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么,怎样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呢?现结合自己上课、听课、调研等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此,课前备课应围绕教材这个核心展开。备教材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课前备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才能为备好课提供一切必要条件。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深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每教一遍都要认真钻研一遍,做到常备常新。  相似文献   

20.
备课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在“减负”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材必须烂熟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发之于外;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乃至心理素质等因素,是教师确定教学方案的依据;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修炼”,提高业务能力,则是教师搞好备课的关键。只有在平时备课中兼顾三者的关系,才能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 融会贯通把课教“活” 教材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深入钻研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