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荀子作《乐论》,集中阐述了儒家的音乐理论,然而音乐在儒家的思想中并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与价值,音乐是附属在儒家伦理学之中的。荀子赋予音乐以深刻的伦理价值,重视音乐在道德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功用,并将伦理作为音乐评判的根本标准。荀子音乐思想的伦理学维度既使得传统儒家极其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但又忽视了音乐自身的审美价值,阻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情理二分的情感主义和理性主义道德哲学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儒家道德哲学的根本理论特色是以"情"为主、情理统一的思维方式构建道德哲学体系,从而成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情感主义的第三种道德哲学形态,即情理主义。儒家情理主义道德哲学形态以血缘关系为本位,通过情感互动和情感回报寻求人伦和谐和个体德性的提升,其人伦和谐的主旨为合情合理,个体德性的价值取向为塑造通情达理、有情有义的道德人格。儒家此种道德哲学形态成为与中国血缘文化相匹配的伦理精神,在传统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乃至于今天仍沉淀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并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3.
仁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仁爱"伦理,其本身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环境伦理.而它就集中体现在儒家的"仁"学.儒家从家的亲情开始,在家庭中培育这种恻隐仁爱之心,然后将这种仁爱之心扩展到自然界的生命之物,进而到无生命之物.这就是儒家之仁,这样的人也就是一个仁人了.这样,"仁"就与生态环境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生态环境伦理在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其实质就是生态伦理.它完全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以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中国以封建父权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形态下,"家"是中国女性赖以生存的全部空间。她们被封建伦理和传统生活模式束缚其中,失去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等种种权利。多数人一生过着依附他人的生活,仅限于"侍奉翁姑"、"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家庭职能。旧道德伦理体系还严格规定了两性在家庭中地位——"夫御妇,妇事夫",无条件顺从男性被视作天经地义的秩序,也是妇女最高的道德准则。于是在传统中国,标志着亲情的"家",却也是束缚女性自由发展的根本桎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伦理法”是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与儒家的道德观紧密相连的,独成一体的世界早期法律发展的基本形态之一。文章主要从整体和根本精神上探析中国传统法文化,认为:中国伦理法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理论基础是儒家宗法伦理体系,政治基础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6.
从阐明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定位入手,探讨了批判继承转换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大工业孕生的现代进步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本体意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基础;坚持以时代精神作为“参照系”。以实践需要为基点,与革命传统相结合,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等作为原则。着重论述了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在建立社会道德的信仰系统、社会公正机制和高度向心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运行的操作系统与程序中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后期最重要的学说。李泽厚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从"人生在世"即"人活着"这一事实出发,以"实践"、"行动"("做")联结起中国传统哲学的实用理性、度的智慧和来自西方马克思的实践观念,把一种本是纯西方的学说(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脉即儒家哲学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即"情本体"理论。情本体成为实践美学最终的落脚之点。"情本体"理论的思想基础仍是实践哲学。它一方面是对李泽厚80年代的"内在自然人化"、"心理本体"学说的具体化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关于仁-孝的思想。它的主旨是探讨个体面对强大的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偶然性,从而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本文主要以《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论语今读》、《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哲学探寻录》等论著为主,对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的内涵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情本体的生活实践基础:"做"的哲学与"度"的本体性;二、情本体的世界观:"巫史传统"与"一个世界";三、情本体的伦理内涵:礼仁分疏与两种道德的建构;四、情本体的核心:人性情感的塑造;五、情本体旨归:"立命"与个体主体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专制统治提供思想基础,生长不出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精神。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从传统家长制政治走向现代民主政治,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更新为现代自由平等的新道德体系,同样是中国社会转型中新陈代谢的必然。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并不照搬西方模式和东亚模式,而是充分体现世界现代文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在当代社会里,继续以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为社会行为规范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已经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真实的伦理世界里,高校学生伦理情感、伦理行为和伦理认知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此环境下,要使高校学生的伦理回归,必须加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文章剖析了网络世界-伦理世界构架下的高校伦理问题,并通过伦理坚持的主张,在互动与商谈模式下,提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刘纲纪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刘纲纪基于实践本体论,把情感理解为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情感的主观性中包含了客观性的社会内容,艺术表现的对象根本上是现实,情感是中介。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直观到人的自由本质的情感。情感处在中国艺术与美学的核心位置,氏族时代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国艺术与美学重视情感的历史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仁的实现就是美的实现。道家美学具有超越差等之爱而兼怀万物的博大情怀,楚骚艺术极重情感缘于楚国更多保留了氏族社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7.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因时代以及实时的国内国际实践迁延与演变而不断推动其与时俱进和中国化.梳理十八次党章修订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民族与时代的特色以及永续生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