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连任后首度访欧。为弥补美欧此前因伊拉克战争造成的裂痕、修复美欧关系,布什呼吁欧美“捐弃前嫌”,“共创跨大西洋关系新时代”。欧洲“兄弟”投桃报李,表示欧美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已成过去”,希望今年成为同布什的“信任年”。不过,在对华军售、伊朗核问题等方面,也传出一些新的不和谐音。美欧因伊战导致的紧张对立气氛虽得到缓和,但由于双方在某些问题上根本立场不同,以“一个声音”说话的蜜月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和而不同将是美欧关系的新趋势。从伊拉克问题上看,美欧就伊战后重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双方裂痕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理”、“欲”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伦理范畴的“理”、“欲”有一个生成过程,并历经了内涵不一的变化。在“理”、“欲”关系演变中,这些是值得关注的:第一,“欲以理节”是贯穿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解决“理”、“欲”关系的主导性观念;第二,“理出于欲中”是显示了“理”、“欲”真实关系的重要命题;第三,对“欲”的歧视性态度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值得警惕的极为负面的主张;第四,“理”、“欲”关系在空间上应该是相互渗透的;第五,由“视欲为恶”到“以理制欲”,再到“以欲生理”。这种“理”、“欲”关系的演变,所表征的是道德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基本上是一种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协作关系,已成为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在英国院校协作关系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通过“契约”的形式来达成的合作关系。“契约关系”使得在校本培训中院校双方关系更为制度化、规范化。这一协作形式对我国当前关于校本培训外部保障体制的有效实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加里宁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随着苏联的解体和欧盟东扩,加里宁格勒“飞地”问题成为俄罗斯和欧盟关系的发展障碍。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加强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双方利益的需耍。  相似文献   

6.
2022年拜登政府发布的最新《印太战略文件》重新规划了未来美国的“印太战略”,美印联手在南亚遏制中国,以千禧年挑战计划为抓手将尼泊尔纳入美印阵营,借尼泊尔2022大选年,竭力扶持德乌帕打造“亲美政府”,改变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以此压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空间,同时以尼泊尔为支点,借“西藏问题”破坏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不过印度寻求战略自主及其在俄乌冲突的立场致使美印合作存在裂痕,难以形成完全军事同盟。尼泊尔历来坚持“中立政策”,游走在各方以谋求最大经济利益,政府更迭频繁,政策难以持续,加之中尼长期友好合作基础短期难以逆转。但我方仍应重视对尼外交,尽快落实和推动“一带一路”在尼实施,以西藏为门户,打造“南亚大通道”以抵消“印太战略”对华遏制与围堵。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本体论关系”、“之间”、“相遇”等对话哲学话语基础上的教育管理观,倡导主体的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它认为对话是在教育管理权力制度化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管理过程中各主体间的理解与互惠,实现双方共同成长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8.
加里宁格勒飞地问题及俄欧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里宁格勒在二战前属于德国 ,194 5年划归苏联。由于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加里宁格勒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关于“飞地”问题 ,俄与欧盟一直存有争端 ,它反映了俄欧以及俄与西方关系的现实。尽管俄欧关系的发展存在诸多“隐患” ,但加强合作是国际大环境下双边关系符合逻辑的发展 ,也是双方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媒子     
北京人将那些引人上当、诱人受骗的角色称之为“托儿”,而我家乡人则称其为“媒子”。“媒”含有介绍、引导之意,而“媒介”一词,则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因此,我以为“媒子”要比“托儿”的含意更明确.所指也颇恰当,媒子者,正是使行骗与上当者双方发生关系的戏剧性人物也。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符号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中,所谓“组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如“名词+们”是一种组合;“数词+量词+名词”也是一种组合。就具体的“词”而言,又有它特定的“词”可以与之形成组合关系,比如,“同学”和“们”之间存在着组合关系,可以说成“同学们”。但是,“石头”和“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伊拉克战争看欧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之间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 ,在当前的伊拉克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欧美之间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 ,并不是因为双方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 ,而是双方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差异 ,即双方在对待伊拉克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 ,分歧在于实现目标的手段和作法。欧盟主要国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 ,与欧盟在中东地区的特殊利益密切相关 ,包括经济、安全、对外政策取向和欧盟对中东局势的某些特定的考量。即使是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的英国 ,与美国的出发点也并不完全一致 ,与其他欧盟国家也不存在根本冲突。欧美关系的基本性质仍旧是“盟国关系” ,欧盟国家在对伊拉克战争 ,特别是战后重建的问题上仍将与美国合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环外交”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入手 ,介绍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在经济领域、联合抗苏以及建立西方国家联盟等方面的表现。英美特殊关系成为“三环外交”基石的原因 ,是英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方的亲密合作 ,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蔓延的共同渴望以及战后英国实力下降等等。英国将英美特殊关系作为“三环外交”的基石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战后初期英美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13.
乡土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在今天的乡土中国仍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然而,当代乡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差序格局”到“团体格局”,由“关系”到“身份”、“单位”,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进而从身份分层到财产分层再到契约分层,使得“差序格局”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姻缘关系、拟似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渗入“差序格局”,导致“差序格局”所包括的社会关系范围在扩大;与此同时,“利益”亦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4.
从事物间诸种“关系”入手,借助“关系”思维的方法,以观卞之琳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风格形成,及其与中西诗学的关系,从而在多元的“关系”中达到对卞诗主题意境的准确把握,以期拓展视域,有所新见。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与学校关系的构建关涉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新时代教育“育人”宗旨的实现。当下家校关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以家校关系功利化、家校地位失衡以及家长参与的阶层差异化为现实表征。以“我—你”关系哲学审视家校关系,可为化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认识视角。家校双方要打破二元对立的“我—他”关系,走向聚焦学生发展的、主体在场的、以双向对话为基本形式的、融合共生的“我—你”型关系。为实现上述转变,需在政策上予以指导与支持,在“之间”领域促进家校的平等互动,在理解与信任中实现家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传统小说“三要素”的模式化教学,因其大众化的教学策略不能帮助读者透彻理解小说的个性。《驿路梨花》的教学,以“关系”为共生原点,从“人物和茅屋”“人物和人物”“茅屋和梨花”“梨花和人物”四组关系展开教学,构建凸显生长力的课堂教学;梳理“关系”,让阅读理解与文体知识共生;品析“关系”,让阅读鉴赏与语言知识共生;辨析“关系”,让阅读评价和文化知识共生。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继母子之间的关系由激烈冲突转入相对和谐状态。继母子关系的缓和主要表现在继子的退让。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在魏晋“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国策下,士族子弟以“孝”作为维护“累世公卿”特权及追求名利的手段,加上继母出身比较高,继母子之间的关系已完全融入了“孝道”之中,所以继母子之间的关系由冲突转入和谐的状态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07,(8):F0002-F0002
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理解上,最恰切的比喻是皮毛关系。工具是“皮”,人文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对两者关系最贴切也最形象最直观的表述。既如此,重视而且是高度重视“工具性”的问题,同时坚决不能忽视而要兼顾“人文”,是我们信守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两圆的运动变化来研究“数”与“形”之间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内”和“外”是一对矛盾,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双方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另一方面,矛盾的双方又相互依赖(即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且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即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