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对推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具有深远意义。学生评价素养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理念、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及情境性等特征。重视培养学生评价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自主发展之路,有利于营造多主体交互式的评价氛围,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顺应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需。在现实中,学生评价素养的培养仍受传统考试文化、评价观念、多元评价场景及评价制度缺失的制约。因此,学校需重视开展评价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评价经验,创设良好的评价生态,通过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增强综合素质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2.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年至2020年间CNKI数据库中关于数学阅读的292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数学阅读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力量表现出“总体分散,局部合作”的样态;研究热点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聚类后得到数学阅读基本理论、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教学、数学阅读材料、数学阅读方法、数学阅读影响因素等六个主题;研究前沿趋向于新媒体和核心素养。我国数学阅读研究的未来展望:加强多方合作,形成研究合力;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视角;明确研究主题,推进研究深度;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研究前沿;借鉴国外经验,促进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节奏艺术中蕴涵着美的意蕴,具体包括教学语言节奏变化中的韵律美、教学过程起承转合节奏中的流动美、师生内在情感情绪节奏自然消涨的生命美和教学整体节奏融洽统一的和谐美.课堂教学节奏美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及其有效教学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生活中的作用日渐彰显。实践证明,师范生已具备一定的本体性知识(如学科知识)及条件性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较为缺失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要通过实践性课程与教学来获取。通过观摩、讲述、角色扮演、交互训练、研究、真实情境体验等途径,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能使实践性课程在发挥其职业技能训练的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更彰显其培育师范生职业情感、生成教育智慧、让师范生提前体验职业幸福的理念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责任能力的培养是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的热点。文章系统阐述了大学生责任能力及特征,探讨了隐性课程对大学生的责任品质及责任能力的影响,并就大学活动性、体制及气氛等意义上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大学生责任能力提高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少教师认为实用性习作好教:学生有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想象习作难教:写什么,怎么写?真不好“想象”.其实,教学生学写想象习作的前提是教给学会想象.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和空想又有所区别.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认识世界的角度广了,想象习作往往带有了“实用性”.在现实中想做而又做不了,希望实现而又无法实现的事,往往通过想象得到满足.可见,只要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积累,作文并不难教.  相似文献   
7.
不少教师认为实用性习作好教:学生有生活经历,有话可说;想象习作难教:写什么,怎么写?真不好"想象"。其实,教学生学写想象习作的前提是教给学会想象。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和空想又有所区别。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认识世界的角度广了,想象习作往往带有了"实用性"。在现实中想做而又做不了,希望实现而又无法实现的事,往往通过想象得到满足。可见,只要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积累,作文并不难教。  相似文献   
8.
教学冲突是常态化存在的教学现象,师生作为教学冲突的主体在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及时空观念方面的差异是教学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冲突本身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悖论、功能悖论及发展悖论。应对教学冲突首先要重新思考教学是什么,教学中有谁的存在,教学为了什么,通过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冲突制度化"的教学新规范,使教学在冲突的发生和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者对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的理解。课程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观课程”,课程观之“观”指“观念”,“观课程”之“观”指“看待、反思”。“五育融合”课程观作为一种课程观念,是指在其指引下,我们如何理解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如何看待五育融合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问题,是一种将五育融合的教学涵盖在内的广义的课程观。因为需要专门撰文阐述五育融合的教学及评价,故本文着重从本质及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五育融合课程观的内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建构的家庭图景对于学生认识家庭、树立家庭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从家庭形态、家人关系、家庭功能及家庭分工对教科书中的“家庭”展开社会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科书延续幸福和谐的核心家庭之迷思,在家人角色的刻画上隐含性别刻板印象,在家庭教育上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取向,在家庭图景的话语建构上运用了“我们”的论述视角。基于此,建议教科书的后续修订关注多元家庭文化的交融,适当呈现家庭形态的多重面向及真实的家庭冲突,丰满家庭女性角色的形象;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应加强对自身家庭观念的反思,进行教科书的批判与再创造,丰富学生了解多元家庭文化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