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恬当选小院士的消息,成了江西省九江市教育界的一大新闻,惊讶的、羡慕的、探秘的人很多,就连在高校工作的田恬的父母,也有点儿似梦非梦的感觉。“孩子肯定比自己有出息,这是做父母的期望和信念。但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觉得有点快。”田恬的母亲冷毛玉笑道,“一个12岁的小小人儿,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小院士呢!”在妈妈的眼里,女儿田恬似乎应该叫“田动”才名副其实。这孩子,向来就活泼好动,没有一时安静下来的时候,成天像个风车似的转呀转。而且想象力特发达,从小就异想天开,要把月亮摘下来当皮球踢,哪儿像个女娃呢…  相似文献   

2.
生活案例:小强是个聪明的孩子,父母一直精心培养他。小强也很争气,上一年级就当上了三好学生。不过,后来小强的姥姥来了,在女儿家住下。姥姥就这么一个小外孙,就把他当成心肝宝贝。她看孩子每天写字、念书很累,就让孩子看电视,还不让孩子的父母管。她有时看女儿、女婿舍不得给孩子零花钱,就偷偷地五元十元地往孩子手上塞钱。  相似文献   

3.
杨凡,12岁,深圳南头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评比活动中,杨凡成为深圳市入选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小院士”。这个有着“世纪之星”“环保小博士”“十佳科技少年”等众多“头衔”的憨憨实实的“小伙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有何可取之处?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记者前往深圳采访了杨凡的父母。慧眼识才杨凡2岁的时候,父母发现他特别喜欢玩积木,而且经常能把看到的东西凭记忆搭出来。杨凡的母亲说:“没想到这小家伙搭得还挺像,特别是飞机和军舰,是小杨凡最喜欢搭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张效诚、吴敏霞夫妇是新生代父母的代表。外界一直很好奇,这对奥运冠军+记者的组合父母,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呢?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这一期,我们邀请到“超级奶爸”张效诚,听他讲述他独特的育儿经。最近湖南卫视热播的节目《爸爸当家》引发了很多父母的热烈讨论,作为节目嘉宾的张效诚带着3岁的女儿西西将生活中最原本的亲子状态展示了出来。我们发现,这个爸爸很温柔,这个爸爸会做美食,这个爸爸很会陪孩子做游戏,这个爸爸也会被孩子的童言童语“噎”得毫无还口之力,  相似文献   

5.
有的父母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服从自己,而不管自己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适如(?)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用积木建造“高楼大厦”,父亲却硬要他丢下心爱的游戏去画图画,孩子实在不愿意停下来,就被父亲指责为“不听话”再如,客人来了,母亲硬要女儿给客人表演唱歌或跳舞,女儿不干,母亲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听话啊!”其实,女儿不愿是怕难为情。很明显,类似上面所说的情况是不能怪罪孩子“不听话”的,因为孩子有孩子的乐趣,孩子有孩子的顾忌,作父母的决不能只要求孩子服从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1933.12.5—2023.2.13),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家境贫穷,但因小时候聪明异常,父母非常支持他念书。1948年,15岁的石钟慈考入十分难考的宁波公立中学。高中3年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宁波中学的学生一度住在庙里,但老师们的严格要求给石钟慈留下深刻印象。他被学校图书馆里的一套《万有文库》深深吸引。那是一套大型现代丛书,对他开阔视野、培养多方面兴趣,以及增长课外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数学老师翁贤滨,是一位能够“传授数学魅力”的好老师,让他对数学产生了很大兴趣。数学之外,音乐是石钟慈的“第二最爱”,这也与学校的音乐老师有关,  相似文献   

8.
危情故事2004年3月23日早晨,被国际医学界称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教授不慎坠楼身亡。时年75岁的陈中伟教授,居住在一幢大楼的7楼。早晨上班时,他关上卧室房门后发  相似文献   

9.
我是小学教师,孩子的爸爸也曾是中学教师。有人说,做教师的孩子是最痛苦的。因为身为教师的父母总要拿自己的孩子跟最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给孩子增添巨大的精神压力。但若你要问我女儿作为教师的孩子是否感到痛苦,她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女儿说的一句话总让我深深地感动:“妈妈,我很幸福!”我知道女儿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0.
家教文萃     
最好的父母之言你自己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她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身为父母,…  相似文献   

11.
当爸爸     
他一回家,欢乐四溢。他爬在地板上,女儿骑着他走,驾,驾,女儿胖胖的小手成了马鞭,爸爸兴奋地驮呀驮“我是圣斗士,来拯救被恶魔抢去的小公主。魔鬼,看我的剑。”桌子、椅子这些“恶魔”在他的剑下全倒下了,小公主得救了,幸福地与她的“圣斗士”爸爸相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给予孩子生命的是他———孩子的爸爸。女儿,去公园;女儿,去散步;女儿,去堆雪人;女儿,去摘葡萄……女儿是他的小尾巴,是她的影子;他是女儿的好爸爸。女儿的腿磕破了,有爸爸就不哭,因为爸爸就很勇敢;犯错了,大胆承认,因为爸爸就很诚实;谁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10,(3):10-11
诸暨一位家长来电说:“有一天,我偶然翻看了一下女儿的日记本,女儿很不满。她当天就把经常放在书桌上的日记本放到了自己的抽屉里,外面还加了一把锁。钥匙也被她藏了起来。我不是有意检查孩子的东西,但是孩子有事情,作为家长总要尽快知道,以便及时帮助她吧。我该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让孩子相信父母,对父母放心呢?”  相似文献   

13.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14.
一位妈妈说:“6岁的女儿不善表达,回答问题扭扭捏捏地说不清。”另一位妈妈说:“儿子20个月了还只会说几个词,同事的女儿才15个月就很会说话。”还有一位爸爸也来凑热闹:“儿子倒是很喜欢说话,可是一激动就口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善于辞令、能说会道,这可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竞争素质呢。本期,我们请有经验的父母,来聊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3,(9):104-109
2009年的夏天,文章接拍《海洋天堂》的时候已初为人父,他和太太马伊刑的女儿爱马已近一岁。没有孩子,你无法真正去站在父亲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可能你也是个孩子。“没有当父亲,我就无法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那时候是否出演《海洋天堂》,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关键在于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了解到了那群孩子的生活,我很感激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走进他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正…  相似文献   

17.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孩子总爱做梦,他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却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  相似文献   

19.
祖母和外婆     
自从有了晶晶,她和她不约而同地升格为祖母和外婆。儿子是独生儿子,女儿是独生女儿。现在又生了这么个宝贝疙瘩,自然视为掌上明珠。外婆是怎么也看不够,祖母是怎么也亲不够。于是她们约定由双方轮流照看孩子,七天为一轮,每个星期日为交接日,由孩子父母负责接送。祖母和外婆看孩子都很仔细,从不半点马虎。时间一长,孩子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现代遗传学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摩尔根教授。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因在遗传学领域有独特发现以及为锻造我国自己的遗传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杰出科学家奖”。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生命科学的领头羊”。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天文组织则将一颗编号为“3542”的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通过谈家桢的童年始步,告诉我们家长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