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驿路梨花》是一篇有特色有新意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中的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它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一线索分明转接自然所谓线索就是文章的思想脉络,也就是作者思路发展的踪迹。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我们”投宿小屋的过程,二是交代小屋的来历。第一条线索的故事发展的顺序相吻合,所以是顺序。第二条线索叙述的时间顺序是由近及远,从用屋、修屋而到看屋和盖屋,所以是倒叙。这  相似文献   

2.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醒世姻缘传》一书在因果报应的整体框架下 ,主要围绕“财”和“色”两条线索叙述故事 ,非常明了清晰。读者倘能参照本文阅读原著 ,必能渐入佳境 ,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
《幕间》于1941年正式出版,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绝笔之作.《幕间》是一部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小说,讲述了1939年6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村庄里的故事.小说中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叙述乡绅巴塞罗缪·奥利弗一家的故事,另一条叙述拉特鲁布女士指导村民露天历史剧演出.伍尔夫遵循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重视心理时空而轻物理时空,背弃传统文学中钟表时间对小说的绝对影响,把人物的复杂经历压缩到一天之内加以表现,时间呈现瞬间性、跳跃性和凝滞性.  相似文献   

5.
段落教学是小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际就是强调对学生理解、综合、概括能力的训练.一、段落教学的意义大纲中指出,概括段落大意,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提纲,这是一种逻辑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就可以掌握故事发展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整体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对发展学生思维,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物为线索物为线索,就是以某一具体事物作为叙述的线索,串联文章内容,安排文章结构。有时是串联几个不连贯的生活片断,表达一个主旨;有时含有寓意,作为象征之"物"出现在文章中;有时是从这个"物"引出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一、借一双慧眼识线索文章反映生活,要表达的内容难免像生活一样纷繁复杂、多姿多彩。一篇文章一定是围绕某个主题而写的,这个主题就是文章的主线,也叫文章的明线。可由于一个主题往往要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有时为了说明文章的主要意思,在主线之外还会有另外的一条或几条线索,我们常称之为暗线。  相似文献   

8.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向,但作者又能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舷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两条线索,即对藤野先生的回忆(明线)和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暗线).围绕这两条线索的探讨一直没有停过,不过对这两条线索的研讨或者说是争论,历来都集中在这两条线索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辅线这一问题上,而对这两条线索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探索却显得不够.  相似文献   

11.
海岩的小说注重写人和擅长说故事。写人时,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脸谱化倾向,但作者又能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叙述故事时,他又善于攫取热门题材,往往有两条以上的叙事线索,每条线索齐头并进,推动故事的展开。同时海岩小说的叙述语言自然酣畅,既体现了海岩高超的文字功底,又符合市民阶层对文学作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写作导引】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除了具备"六要素"之外,还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果将记叙文比作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穿起珍珠的银线。线索将人、事、物、情感等穿连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不能成为一件珍品。那么,记叙文的线索分为哪几种呢?1.以人物为线索。比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就以  相似文献   

13.
提起文学作品中的线索,大家并不陌生。它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地点,还可以是一个时间或一种感情。它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主题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作品一条线索,阅读者较容易把握,如果一篇作品中有两条线索,那就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那么,怎样把握两条线索,更好地理解作品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篇经典文章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4.
了解文本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世界多美呀》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展示从小鸡在鸡蛋里发育到后来破壳而出  相似文献   

15.
爱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依据,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这个世界上,爱的故事永远讲不完,爱的赞歌也永远不会停歇。这篇小小说,讲了一个动人的爱的故事,是一曲深沉的爱的赞歌。小说里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一对父子的故事,一条是关于一只母刺猬的故事。前者讲的是人际之爱。在父亲眼里,儿子是他生命里的珍宝,在儿子眼里,父亲就是温暖的家。父子俩相依为命,相互依恋,儿子是父亲的希望,父亲是儿子的依靠。这是一对不幸的父子,父亲失去了妻子,儿子失去了母亲,这使他们的人生里有了一种别样的悲苦,再加上生活艰难,父子俩正经历着…  相似文献   

16.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文章大多是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叙述中揭示古诗词的创作经历、背景、内涵等,将诗词名句包含其中,文质兼美,故事生动,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文章以送别为线索,文中有诗,诗文互照,  相似文献   

17.
当代知名学者许纪霖曾经说过:"历史学骨子里是讲故事,这是我对历史学的理解。"要将一个故事讲得趣味横生,又要突出重点,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又注重严谨性,那就必须要围绕一个行之有效的主题,使内容围绕着主题逐一展开,使得主题成为故事的整条主线,撑起整个故事的架构,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否则叙述将杂乱无章,失去灵魂。  相似文献   

18.
一《二月》围绕两条情节线展开故事。一条是肖涧秋救助文嫂,一条是与陶岚相爱。两条线索本来都可单独构成一个小故事,不过那将是平庸的老故事,所以我们的作家不屑那么做。他让男主人公身兼二任,既是年轻寡妇的救助者,又是热情姑娘的被追求者;而且为之安置了直接的对立形象钱正兴。钱正兴乃专搞损人利己的贵公子,其贯穿动作为千方百计占有陶岚,他把肖看作“情敌”,处处与之作对。这样的人物配置,加大了主人公的艺术负载,使有限的几  相似文献   

19.
《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故事 ,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并从中受到启示的事。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新颖的标题作为行文的线索以“科利亚的木匣”为题 ,既平实而又新颖 :一是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科利亚 ;二是点明了故事是围绕“木匣”展开的 ,也就是以“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叙述的。这样 ,“木匣”这个具体事物就成为行文的线索 ,连缀着人物和事件并贯穿全文 ,使得叙述次第井然 ,条理清楚。二、以对比的写法形成叙述的波澜本文篇幅虽不长 ,但却写得有情有理有趣 ,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写…  相似文献   

20.
《陈涉世家》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它叙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整个过程,作者通过对陈胜这位英雄人物的经历背景展开叙述,表现出了《史记》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文章的叙述描写进行分析,呈现出三条不同特色的线索,也就是思想面貌、人物个性、艺术感染.这三条线索同时推进,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演绎出陈胜的传奇故事经历.司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