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共同富裕石冀平一、什么是共同富裕?(一)共同富裕具有严格的制度规定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特有之义。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同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和收入均等化是有区别的。1.我们所说的共同富裕观是以废除私有制,消灭剥削为前提的,而当前...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共产主义要消灭剥削,但并不废除非剥削得来的私有财产.剖析"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可认定共产主义的所有制包含个体合作占有和无剥削成分的私人占有.社会主义的本质包含消除剥削.劳资关系首先是劳资合作,有劳资合作才有企业存在.劳资对立与劳动争议有本质区别.资本要区分有剥削的资本和无剥削的资本.劳动争议要区分有剥削因素的劳动争议和无剥削因素的劳动争议.经济建设需要劳资合作,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公平,劳资和谐首先是分配公平.劳资和谐应包含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有合理收入的劳动与无剥削的资本之间形成了公平、和睦的劳资合作.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邓小平脱离(“超越”)生产关系,只从生产力角度界定社会主义本质.这种看法不能苟同.由于“消灭剥削”既可视为动态的过程与结果又可视为静态的社会关系与制度,因此,“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能视为与本质有关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它的生产关系,即社会所有制或“重建个人所有制”.本文将后者理解为消灭剥削现象的个人(私)所有制的普遍化,前提是联合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经典作家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标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指出:“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别以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5.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其最终目是以新的开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6.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论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 ,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 ,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 ,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 ,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 ,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 ,其最终目的是以新的形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有没有“剥削”?怎样解释“剥削”现象?怎样认识和对待“剥削”?这是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研究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关于“剥削”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剥削的涵义问题。怎样界定“剥削”,涉及到当前我国有没有“剥削”的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剥削就是凭借对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无偿占有他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新形势下,剥削的概念是否还这样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分为广义的剥削和狭义的剥削。广义的剥削包括凭借暴力和政治权力对劳动者实行的剥夺和无偿占有,凭借资产…  相似文献   

8.
一、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科学预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全面系统、精细深刻地解剖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特征和历史必然性,而且还对未来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了科学预见。他明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被消灭以后,摆脱了被剥削和被奴役地位的、在人身上和经济关系上都自由的劳动者将组成“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其主要经济特征有:第一,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同上)因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社会所公有;第二,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社会各个经济部门的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地进行。劳动者“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宾逊的  相似文献   

9.
秦华  李世军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2):17-18,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是社会敏感而又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马克思认为剥削是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表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的实现则是不同要素所有权市场经济活动博弈的结果。剥削是经济活动的双刃剑,应正确认识和利用现阶段剥削的两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鲁迅认为,由于在中国传统奴性文化和封建专制政体长期的奴役和压制下,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已被扭曲,因此形成了不少国民性的缺陷——即国民的“劣根性”,如果不先行对此进行揭露和批判的话,那就很难完成“人”的主观精神的觉醒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于是就把“改革国民性”作为“立人”的手段,一生孜孜不倦地予以澄清和批判。该文试图对鲁迅“国民性”思想发展的轨迹作一些探索,以期重新诠释鲁迅“国民性”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交织着“精神奴役的创伤”和“原始强力”的“火辣辣的心灵”,是路翎小说创作的主要注视点,作用精到的笔触揭示出这两种对立力量在人物灵魂深处的独特的表现状态,正是它们共同推进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演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九二年初的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概括,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个科学概括,说明社会主义本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一个辩证的整体。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前提,也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条件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最简明、最准确的概括”。本文认为,只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对父权制取代母系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母系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父权制取代母系制的革命意义究竟何在?我认为就在于私有制开始登士历史舞台。恩格斯在摩尔根研究的基础上,更科学地论述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历史暂时性、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的劳动能够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时”,私有制的萌芽就绽开了,马克思说:“个人的财产一般是私有物。”马克思还曾摘录了科瓦列夫斯基的话说:“武器和衣服自古以来也就是私有财产。母系繁荣时期,一些常用的武器(也等于王具)和生活用品已由氏族分配给各个母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尊重人性、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享受充分的福利、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认为社会主义不会自动到来,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废除资本主义和有制、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才能实现;论证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指出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目的引导着手段,制约着手段,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不能把手段视之为目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手段与目的阐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反“左”惕右。  相似文献   

16.
马恩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 ,即“价值”与“劳动生产力 (率 )”同义 ,正比于使用价值量 ,反比于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具有使用价值 ,因此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当前 ,中国私企业主的收入基本上不是剥削。与其只看剥削 ,不如抓教育。增长中国人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分配方式只有与劳动价值论实现了统一,才能证明其合理性;而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便是两统一的关键。这个观点错误地理解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以为是劳动价值论为分配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已严重违背了劳动价值论,根本不足以为据。其实,分配方式主要取决了生产关系。就我们国家而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应主要从生产要素所有权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解释。而伴随这种分配方式产生的“剥削”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必然,我们只有承认它、正视它,才能更好地将其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8.
从人们的一般理解和逻辑共时性看,“社会主义”一词有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三重涵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从逻辑历时性看,“社会主义”一词实际上包含着共产主义,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重涵义。它们与资本主义都存在对立统一这个最高层次的原则关系,但都有与资本主义的特有关系,即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替代关系,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旧痕迹的全面斗争关系,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竞争与合作关系。这个认识对于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贵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20.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