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首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它的理解,我认为,无论是从内容,从情理,还是从语法角度看,马老师的看法都难以成立。从语法角度看。按照马老师的“表述”,原句就成了“大江东去,浪淘尽(沉渣式人物),风流人物(显出千古不朽)。”原来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个分句变成2个分句;“淘”(马老师认为是“淘尽”)的宾语变成“沉渣式人物”,被省略;“千古风流人物”成了另一分句的主语,它的谓语是“显出千古不朽”,也被省略。这,符不符合文言语法规则?不符合。文言有宾语省略现…  相似文献   

2.
长江古称“大江”,始于汉止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长江这一名称,出现在六朝  相似文献   

3.
一、怎样理解上阕首句怎样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教版《教学参考书》没有译文,在“课文说明”中说:“‘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全宋词鉴赏词典》第306页则这样...  相似文献   

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这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寄寓其中的深邃思想、崇高理想、广阔胸襟、美好情操。  相似文献   

5.
与蜕变有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千古以来被人们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其纵览历史,体会人生的豪迈大气非常人所能及。儿时读之,只当这是苏轼春风  相似文献   

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九百余年来,北宋豪苏东坡大气磅礴的千古绝唱令无数仁人志士扼腕慨叹,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一首怀古词作。这首词正好体现苏东坡雄贯千古的豪放词风。词的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开篇一句,气势非凡:大江劈空而来,滚滚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江流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以抒发怀古之情。“人道是”三字,让我们…  相似文献   

8.
原词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赏析案例读这首词,我们至少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读懂它的思想内容,二是看看它的豪放风格。一词的上片借景发论抒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洗净尽。我们眼前,此时此刻只剩下一位在风雨飘摇中傲然屹立于长江岸边…  相似文献   

9.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封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用诗文讽喻新法,维新派官僚罗织罪状,将其贬至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苏轼以“赤壁怀古”为题,借凭吊古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上阕以大江滚滚东去,淘尽千古人物总领全篇,着重描写雄伟壮丽的景色。作者始终把江山和英雄联系在一起。起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是写眼前的长江,又是指历史的长河,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妙语双关,富于哲理。作者言下之意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时间的流逝是多么  相似文献   

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11.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调名《临江仙》。词写得很有特色,既雄壮,又洒脱,不失为名篇而传之于世。词的开头,用杜甫《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诗意和苏轼《念奴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12.
《念奴娇》一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期间,他游览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面对黄州赤壁,目睹滚滚长江东流水,诗人感叹历代英雄,用“浪淘尽”把千古人物和长江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汹涌奔腾,又使人联想英雄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毁灭,唯有时间亘古不变;一切事物都如白驹过隙,唯有时间永恒奔流。时间如不竭之水,会冲刷一切,澄清一切;时间如无底之洞,会容纳一切,吞噬一切。因此词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1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无论是内容思想还是形式,都充满着无尽神奇的美的力量。就其内容思想来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  相似文献   

1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一代文豪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有关赤壁的词、赋,几乎都念念不忘江月,可见苏轼对江月情有独钟。换言之,江月含情脉脉,冷美人似的撩拨着词人的心,使词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热血沸腾。“赤壁怀古”中写到的是“大江东去”,气势磅礴,历史长河如这大江之水,滚滚东流,浪花淘尽多少风流人物!苏轼既是对这滔滔大江的赞叹,也是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赞叹,他们能建…  相似文献   

15.
东坡诗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解读五千年的历史,我是在解读自豪,但在书页滑落指间的瞬间,我也同样感受到了苦难与辛酸。惶恐间,我小心揣听那泛黄的残卷中洪钟般的异音。  相似文献   

1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此千古绝唱的歌吟蒙冤而逝九百载时,苏轼这位北宋年间中国坛上最耀眼的巨星,他的学创作日益生辉。尤为他黄州词的创作,尽显其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杳无人烟,只有惊涛拍岸而发出隆隆巨响的赤壁,旷达豪迈的东坡先生也不禁在心头涌现如斯感慨!当年“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如今人何在?那感怀前人的东坡先生,而今也只是在一阙阙惊天地、泣鬼神的词中,为后人所缅怀!岁岁年年人不同!展阅历史长卷,人们会发出这样的轻叹:我们,是时空的恒河中最渺小不过的砂粒,从过去向  相似文献   

18.
张扬与内敛     
《新作文》2006,(1)
布莱尔曾说过:“一个人年轻时若是保守党, 就太没有心肝,但一个人年老时若是自由党,就太欠成熟。”或许,张扬属于年轻人,内敛属于老人。苏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低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19.
力宁 《语文知识》2001,(11):6-8
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这句是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浩荡的长江,浪涛滚滚,奔流不息,使人不禁想起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像东流的长江之  相似文献   

2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为词人游览黄州赤壁时所作。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人将写景、叙事和抒情糅合在一起,大开大合,气势雄健,抒发了不尽的感慨,在词史上很有地位。上片具体描绘赤壁古战场雄伟壮观的景象,气势夺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便以如椽巨笔描绘滚滚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