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晏阳初,我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教育家,他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运动,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在长期的教育与社会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改造理论。他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先后在中国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从事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运动,在长期的教育与社会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改造理论。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受民主潮流的影响,知识精英认为平民应该平等地受教育。他们从天赋、人格、权利、个人生存、民主意识的培养等多个角度论证平民平等受教育的合理性。这些观念对于今天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推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受众广泛并成就卓著的是平民启蒙运动。本文分析了原因,引证了林春、朱恕、韩贞、夏云峰、林讷、李珠等下层人士的资料,引述了明代内阁首辅李春芳、思想家李贽和清代大学者黄宗羲、李颐等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平民教育家和实践家。他毕生从事乡村建设事业,成功地创立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定县模式”,其平民教育思想至今仍在第三世界广泛流行。20世纪中国乃至全球的识字运动、平民教育、村治、乡村建设、农村复兴等,无不与他有关。文章重新梳理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与现实来源,深刻领会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内涵,深刻认识到他的乡村建设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寻求救国道路的过程中,晏阳初逐渐形成了教育救国思想.他认为必须通过对平民教育来实现自由平等,提倡除文盲、作新民,并在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实验,以"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民的识字问题、生计问题和卫生问题,相对改变了当地农村的落后状况,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尽管定县平教运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因抗日形势的紧张而被迫中止,但却是晏阳初等志士教育救国梦的伟大实践,开启了中国平民教育改革的先河,为国内外平民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陈静 《职大学报》2013,(1):109-113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以民族再造为根本宗旨,在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细致严密的平民教育理论体系,在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和经验,为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平民教育运动以大众受教为目的,旨在最大程度和范围教育中国民众,并在识字除文盲的基础上,授以维持生计之知识与技能,这与我国当代高等职业教育之理念相一致。此外,平民教育思想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上也对我国高职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出现了“平民造星运动”的风潮,这类节目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部分青少年受众。但是由于各种选秀造星节目良莠不齐,其中的追求功利化、投机取巧等现象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章在分析“平民造星运动”走红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青少年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苏轼备受历代民众欢迎的原因,不是其官位,也不只是其才气,更多的是他的思想。为官各地的苏轼,以其平民化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广大百姓的爱戴。他在管理中更多是以一些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平民管理理念,如"尚宽厚""、顺天道""、和人心"等和他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聂绀弩的《我若为王》是一篇经典的杂文,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对皇权意识和奴性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本文试着从"平民"的角度出发,站在"王"的立场上,重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以发现其中的真谛,进而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11.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不仅是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而且是一位平民教育家.王艮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民化特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大众化,表现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世俗化,还表现为讲学传道方式的实践性和民本化.综观王艮一生,是从事平民教育的一生,是讲学传道的一生.他终身不仕,把毕生精力献给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一代平民化学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轮启蒙思潮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2.
石门坎平教运动的卓有成效实与其声名远播名实相副,研究细察族群精英的起念与地域生境的现实,同时查考边区平民千字课的来情去意;并认定族群精英在教育共同体的育成中实有殊功异绩,平民千字课的风神意蕴不仅是平民教育体系的基础,而且领有对平民发蒙解惑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试论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兴起了一场以乡村建设为中心的平民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以“除文盲 ,作新民”为宗旨 ,主张教育救国、教育平等 ,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 ,在定县、邹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平民教育实验活动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平民教育思想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虽最后终昙花一现 ,归于失败 ,但不失为教育史上值得称道的史迹。  相似文献   

14.
吕峨 《职大学报》2008,(4):11-13
从成名作<烦恼人生>到新作品<所以>,池莉以平民视角开创了"新写实小说"的先河,她的文章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抛开社会责任上高大全的人生意义,而展现的是赤裸裸的人们生活的实际内容.本文尝试从池莉作品的平民叙述立场和女性意识的逐步深刻来阐述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博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终其一生为民族再造执著奋斗,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他与众多的奉献者从事农村平民教育,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光彩夺目的教育理论,而其中的公民教育思想、民本思想以及对国家意识的培养等都闪耀着恒久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郭嘉 《职大学报》2006,(4):109-111
东北当代作家阿成,在地域文化传统上沿袭了东北作家群对东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另一个方面,他又继承了沈从文等乡土作家对世俗、对乡村的体察与感悟。阿成的短篇小说所选取的都是底层“小人物”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大都以“我”的眼光为叙述视角,刻意地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向传统向古典靠拢,在其短篇小说中,不断的描写一些濒临消失的人情风俗,有意保持一种古朴。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不是由英雄、个人创造的。平民从古至今都是社会上最重要、比重最大、力量最大的群体。而西周作为奴隶社会最后一个且最发达的国家,其通过层层分封,把社会分为贵族、平民、奴隶三个阶层,对后世封建社会影响深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所应用并发展。而奴隶社会的"民"与封建社会的"民"的构成是不一致的,本文通过古文献,研究西周"民"是由士、农、工、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8.
论通俗文学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习惯于将通俗文学归入格调不高,缺乏艺术价值以及商业气息浓厚的消费读物类,从而将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对立,同时也将庞大数量的通俗文学排挤出文学史。本文试图从通俗文学本身所具备的传统性、平民性等方面阐述它在文学史上的合法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史上,围绕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剧和流行歌曲创作的批评和争议,包括黎锦晖自己的阐述、辩解乃至检讨,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音乐批评现象,此现象贯穿时间很长,影响很大,意义也超出了现象本身。聂耳、贺绿汀等音乐家对黎锦晖的批评更是左翼音乐批评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五四"新文化价值取向的背景下,重读并客观分析这一场批评争议,可以发现,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具有"五四"平民精神,其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最早的高雅音乐大众化、通俗化、商业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都市气息、市民气息、娱乐性甚至商业价值。在大众文化已不再被目为低俗,流行音乐广受欢迎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重估黎锦晖的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主张农村改良的政治派别——平民教育派,他们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农村社会改良的理论,并进行了局部的实验,鼓噪一时。晏阳初是当时农村改良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闻名于海内外。本文拟就晏阳初关于平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一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