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艺美学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1976年台湾学王梦鸥出版了《艺美学》,仅其名称就有开创之功。1980年大陆学胡经之提出建立艺美学学科,并在之后的论中对艺美学的时象、性质、方法等作了初步界定。20多年来,大陆学出版了艺美学作近20部,论近百篇,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学科,虽有争论,但基本形成,学科地位得到确认。审美活动和学艺术不断发展变化,审美和艺术可以有新的方式、形式、形态,变换无穷。然而,我坚信审美不会消亡、艺术不会消亡。由此,时审美和艺术的把握和思考不会消失,艺学、美学、艺美学也会存在下去,并且将随社会现实、审美活动、学艺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由《艺报》社与南京师范大学学院联合主办的“回归实事:政治美学与艺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1月19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来自《艺报》社、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出版社、科研机构的五十多位专家学参加了会议。南京师范大学学院马景仑副院长代表大会主办方致开幕词,介绍了学院艺学科的传统与学术特色,并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拓展美学的研究领  相似文献   

3.
“文艺美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针对长期以来学界对于“艺美学”概念理解较为模糊的现状,在“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及建设“艺美学”这一学科的现实意义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自我之见,笔认为当前提出和建设“艺美学”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即有利于美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开展对话;有利于从平等的语境中,开展国际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艺美学这一具有原创意义的学科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20多年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艺美学的述数量逐年攀升,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理论空间迅速拓展,学科内涵日趋丰富,在科研和教学等多个领域同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艺美学已经从学术研究阶段走向了社会实践阶段,它已经成为时代精神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必然在21世纪的化发展历史中扮演一个有益于时代进步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艺审美的理想追求可以说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自然成观是中国古代艺美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综合考察中国古代的艺美学思想,所谓自然成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现象不是人有意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产物;二是艺的产生不是人自身内在独自行为的结果,而是人与自然外物碰撞、融合的结果;三是艺要适情会意、自然而成,不可力求:四是艺要契合自然,形成浑整、素朴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艺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有化传统和化接受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7.
学习学     
学习学学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行为规律的新兴综合学科。过去主要是从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来研究学习问题,现在人们已认识到,需要从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美学、人才学、人类学、人体科学等各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国际上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这类主张,如...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功利主义艺美学思想是20世纪中国艺美学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它虽然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但包含着对艺的审美价值的强调、对艺鉴赏规律的探索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只有全面审视梁启超的艺美学思想及其多方面价值,才能做出较为中肯与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伊丽莎白时代是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主义们对人性的研究和颂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劲头,而在艺美学中深刻蕴涵着这种时代精神:一、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当时的艺美学鼓励发挥人的创造力以改进自然美的东西,使之更加绚丽多彩;二、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上,当时的艺美学提倡发挥创造精神,使学作品既保持传统之精华,又突破改进创新传统,使整个时期成了传统与创新浓密交织的时期。由于这种对人的创造精神的重视,伊丽莎白时代成为英国学史上乃至世界学史上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所产生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运动,其影响现在已经扩展到了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对于教育学研究来说,现象学在方法论方面的启示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文艺美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应该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走向具体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文艺美学以艺术中的具体审美经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学科的逻辑支撑点,这是它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异,它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事实性的存在,这种事实性的存在本身表现出中西文艺美学切实的相关性。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动摇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根基,使得比较文学、比较美学的研究发生了从西方中心化向世界范围的国际化的逐步位移。在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中,我们应追求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文艺美学的互见、互识、互证、通达、会通。  相似文献   

12.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13.
梁红 《巢湖学院学报》2007,9(4):136-138
文学鉴赏与心理学是两门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学科。文学鉴赏就是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本文试图阐明文学鉴赏在心理学教学中开展运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心理学教学中开展运用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14.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5.
考察冯雪峰的批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他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必须为政治和现实服务;但他同时强力维护文学的艺术和审美特性,致力于文学规律的探寻。尽管他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留下的历史启示,他的独立人格及客观公正的批评态度,对当下文学批评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是第三代学者对文艺美学学科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本文以《文艺美学》为依据,从理论转向,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建设时期;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为文艺美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和进入国家体制内建设时期。文艺美学的学术内涵在学科界定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是艺术的审美经验;在研究资源上包括中西马以及现代的理论资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资源等;其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改造了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其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战线的综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的现代理论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为我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文艺美学在当代遇到诸多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众文化的勃兴使艺术与非艺术以及美与非美界限模糊,民族文化的振兴要求文艺美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理论上则是艺术终结与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等都对文艺美学的存在及其内涵提出责疑。而对其应对则是立足于理论、学科与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对音乐的研究也随之加深,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并非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和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等研究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我们把文学界定为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二维的观点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选择,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武夷文论是武夷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武夷文学家、文论家的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美学思想所构成。武夷文论作为一种区域文学思想系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不可或缺的一环、一隅。历史上的武夷文论家群体众星璀璨、著述丰赡、影响深远,尤其在宋代,武夷地区的文学理论批评成果丰硕、全国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