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赋予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社会主义的本质,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来源和主体内容。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一致性: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文化路径。正确认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的高校话语、高校境遇与高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共议题。高校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由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软实力构成的复杂系统。中与外、古与今、一与多、软与硬等矛盾关系的交织及其展开,是高校文化软实力提升必须面对的现实境遇。高校应当从涵化、转化、聚化、硬化等文化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探寻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高校道路。  相似文献   

3.
史敏 《文教资料》2009,(3):81-84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国家"软实力"概念及理论,给了世人一个区别于单纯从硬实力权衡国家权力的新视角及思维方式.在中国硬实力已有很大发展并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关键时刻,全面提升中国"软实力"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国家软实力以更有利于中国崛起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文章以为在中国硬实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出具有高度国际认同度和普遍度的中国化国际理念及思想,才能获得具有国际战略价值的软实力.在中国目前正谋求实现和平崛起的时刻,软实力的提升无疑会有助于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采用文献查阅、历史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西方体育的强有力挑战,重新提升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需要经过文化自觉,保留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传统体育进行科学化改造,通过举办以民俗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东亚运动会来达到内部凝聚、对外吸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软实力建设已上升至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根据当前国际软实力竞争态势和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准确定位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目标,并根据中国软实力建设资源禀赋的特点,合理选择软实力建设的战略举措与推进的优先序,是充分发挥中国软实力建设后发优势、实现软实力水平持续快速提升的关键。中国软实力建设战略的基本框架,主要涵盖战略目标定位、主要战略举措两方面的内容。从"资源禀赋—行为能力"分析框架审视,中国软实力建设方略主要包括软实力资源开发和资源运用能力两大战略举措集群。在软实力建设的优先序选择上,应以着力推进执政党、政府和民众价值观转型与以政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制度创新,内聚民心,外增互信,实现软实力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理解,从文化资源、文化逆差、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以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人才教育和开展文化外交等措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崛起"这一国际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崛起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认为中国崛起的本质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尤其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密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提升国家内部层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体现为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高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加强软实力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武器。本文从培育和提升高校软实力构成要素中的凝聚力、发展力、创新力、竞争力、保障力、传播力、影响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软实力建设的路径,进而说明提升高校软实力,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追求。  相似文献   

9.
提升作为国家软实力核心内容的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大报告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必须着力构建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合理内核组成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中国的软实力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各国从自己的利益需求、价值取向、文化特色外,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进行四川古彝文信息处理涉及到的原理及若干问题进行详细深入地研究,运用现有的中文信息处理和规范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成果,借鉴中文信息处理和规范彝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开发经验,研究它们之间在新的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实现了古彝文信息处理,并在最后设计出了古彝文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古彝文的文字处理、图象处理、多媒体应用等功能,还实现了古彝文信息处理对英文、汉文、规范彝文等多文种信息处理的兼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一开始就是在自觉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到了两汉,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展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在言、象、意上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13.
彝汉英文字形态对比--超方言通用古彝文信息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深层次研究内涵八千至万年前中华远古文明老根子的彝文古籍,实现彝文古籍现代信息处理,需要建立一套超方言通用古彝文计算机字库。对比文字学中六书造字规律和彝汉英三种文字的结构及笔画形态,发现彝文字与汉字造字结构,彝字、汉字与英文字母在笔画形态上有相类似的情况,因此,完全可以实现超方言通用古彝文进入现代信息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经律异相》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类书,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而且由于其编写时代明确,口语性强,也是中古汉语研究较为理想的语料。其异文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但学界迄今也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分析其异文研究价值及其类型的成果至今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15.
彝族古代发明有文字,贵州的阿哲家族以世袭方式统治西部地区长达1474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制度。特殊的历史文化对贵州彝族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构成了彝文文学、彝族文艺理论、家族文学、毕摩文学、碑刻文学的个性特征;民间口头文学早于文字文学、彝文文学早于汉文文学、文学作品早于文艺理论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彝族十月历文化园的建成,是当今彝学研究成果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华优秀文化具象展示的精品力作,当中外游客身临其境为彝族精湛历法而惊叹之余,尘封的岁月已记录下开拓者拂尘拾珠的探索历程,并彰显出十月历被发掘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原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结合神话传说、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对“太一”的原型进行多重“考古”。研究发现,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中以石壁岩穴为其象征的“大母神”(石母神),是楚人的至上神“东皇太一”和先秦哲学中的宇宙本体“太一”的原型。“太一生水”源自中华上古先民心灵中的“石母生水”的“原始意象”和祈水巫术仪典。“太一”与“水”是“母”与“子”、“道”与“德”、“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因此,郭店楚简《太一生水》说的宇宙生成论,并非“水生成论”,而是“太一生成论”。就“太一”的原型而言,便是“石母生成论”。就这个原型的象征符号而言,则是“石生成论”。  相似文献   

18.
从《国语》看战国初期“以”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上古阶段的某些特征,在语言研究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对《国语》中“以”的用法进行了究尽式的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并总结出辨识动词、介词、连词“以”的几种方法,为研究“以”的发展演变提供点儿原始语料。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时风与艺风》一书从六个方面作了评价,一是填补了学界对《艺风》月刊研究的空白;二是以独特的视角对《艺风》月刊作者群及其作品进行了综合研究;三是体现了浓墨重彩的时风和艺风主题;四是给《艺风》月刊以准确的历史定位;五是《艺风》月刊构建了民间美术和民俗学研究发展的理论平台;六是研究方法科学、篇章结构严谨、运用资料翔实、语言简练流畅。全书通过对艺风社同人和《艺风》月刊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所作出重要贡献的探讨,进而引发对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卷洞桥彝汉文功德碑》系新发现文物,结合历史、地理、民族、民间传说特别是彝文文献、汉文史志的记载初步考证,此碑刻立的时间上限是明朝,下限是清朝咸丰十年,极有可能是明朝修建卷洞桥时刻立。此碑具有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