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月 《现代语文》2008,(3):75-7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教学是一个难点,亦是一个热点。人教版高中6册语文课本共计有11个单元44篇文言课文,占了全部教学内容的32%。教材说明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现行苏教版教材文言课文亦有相当分量。可见文言文始终是语文教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单元概说]教材编排及训练目标:高一年级文言文阅读,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单元教学要求:学习明清两代散文,重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本单元四篇课文属叙事文体,(“志”亦“记”),所记之事真实,所抒之情动人,所议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有共同的主题,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类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涉及到的篇目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共200余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文,顾名思义,讲读课文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课文,重点体现老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另一类是自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前者,老师们的态度显然都很一致:深挖教材;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 《黄鹂》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以文体组织课文。  相似文献   

5.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通过对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汉语知识,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是通过对文言课文的分析,陶冶情操、历练品质。然而,有的学生读到一段文字,往往只读懂了字面的有限的含义,却参不透文字后面的意蕴,这就是他们缺乏古文修养所致。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备这一能力的首要条件当然是扫除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阅读部分共六个单元,现代文与古代散文各占三个单元,编排不分文体,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选自第二单元,是一篇现代散文,属自读课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谷公胜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依据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在每册教材的六个单元中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阅读,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阅读部分共六个单元,现代文与古代散文各占三个单元,编排不分文体,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选自第二单元,是一篇现代散文,属自读课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高中阶段,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要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不是只指学生会读课文,会做练习而已,而是说,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应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和迁移能力,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义。所谓“能够阅读”,包含了读通文面和理解文意两方面。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同时也在每年的高考中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吕彬 《青海教育》2002,(12):25-25
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说明》所提的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一般来说,所谓“浅易文言文”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体裁多为人物传记,多选自《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传,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语言并不艰深,比较易于把握文意,词汇、句式大多是常见的,而且往往在课文中已经学过。第三,不需过多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较少出现涉及名物典章制度的专门术语,没有太多障碍。《考试说明》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分为两个层级:一是“理解”,即理解或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句子;二是“分…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在每册教材的"阅读模块"中,都编排了1~2单元的文言文,共6~7篇课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指导学生学习(翻译)文言课文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我深知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文功底弱,在教学中,文言文背诵更是成了职高生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限时逐段背诵,优差互帮,分组互学两个方面谈谈文言文背诵的教学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课文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义第十一册八个主题单元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渎课文11篇。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争画》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四篇课文,根据选编意图,仍然要按照第三单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启发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课文中饱含的真情实感,做到入境入情,同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小学是文言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从加强朗读、问题引导、教给方法、适度拓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乐学、会学、活学、广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阅读浅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课程目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既是教学文言课文的标的,也是复习文言课文的准则。 学习文言文,基础是诵读。初中学生应逐步学会理解记忆,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第三册中的《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是需要背诵的经典名篇,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8.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5,(25):21-22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照顾双脚瘫痪的儿子,鼓起儿子生活勇气的故事,表达了母子深情,歌颂了母爱无私。课文以“情”字贯穿始终,阅读这篇课文,重在引领学生体验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间最伟大、最美好的亲情。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认为那不一定.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文言文  相似文献   

20.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