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总结10年来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方法,不难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贴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中国新闻史本体意识的缺失、中国新闻史过分依赖革命史和政治史、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仍未解决。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借鉴中国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宏观视野审视100多年来丰富的新闻史料,培养研究的自信力,着力研究民族新闻史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闻史是地区新闻史的主体。两者又都是中华民族新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史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人进行这方面的探讨,90年代出版了几部高质量、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史的专著。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省、地级报社创立的新闻研究机构,是民族地区新闻史志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新闻院系是又一支研究队伍。作者呼吁专家学者不要忽略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史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史研究存在着本体迷失、过度依赖外来学术等实际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新闻史研究方法仍未确立。本文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应该充分关注到中国新闻业时代背景、历史角色、办报主体的特殊性,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成果为依托,培养研究的自信力,挖掘和归纳中国新闻发展和演变规律,创建符合民族实际的中国新闻史学。  相似文献   

5.
新闻史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衍变规律的科学,历来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础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新闻史本身就是一种跨学科研究。因此,想要在新闻史研究中更进一步,把握住新闻史研究的前沿,运用好历史学研究中的相关方法,并辅之以文化、经济学、传播学等跨学科视角,对当下的新闻史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白润生教授的《民族报刊研究文集》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以下简称《文集》和《史纲》)是民族新闻史的两部奠某之作。《史纲》以史为主,间有论析,收集》则主要是理论的阐发,兼有史实的梳理。《史纲》的史始终置于《文集》所阐发的理论的烛照之下,而《文集》的理论则一直以《史纲》中的史实为依据,史、论互为表里,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民族新闻史的整体性把握,初步建立了民族新闻史的学科体系。我认为《文集》最能代表作者的民族新闻研究成果:有关于民族新闻的总体的理论阐述,有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到近期(199…  相似文献   

7.
"新新闻史":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新闻大学》2007,(1):39-43
为了摆脱新闻史研究的尴尬处境,可以借鉴“新史学”的路径,探求一种“新新闻史”。所谓新新闻史,就是立足当下,面向历史,以社会史的范式和叙事学的方法,综合考察并书写新闻传播的历史衍变与现实关联,使新闻史研究的轴心从思古幽情的畴昔转向生机盎然的当下,从而使新闻史成为当代新闻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和专业认同的命脉,成为影响现实、左右实践、推动学术的一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史研究是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属于历史研究。如何把握新闻史研究的学科属性,评估新闻史研究的发展状态,值得新闻学界尤其新闻史学界深入思考。近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教授就以下问题与访者进行了对话:新闻史研究与历史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新闻史研究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广播电视史与新闻史是什么关系、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如何、当前新闻史研究的不足或难点空白点在哪些方面、新闻史研究如何才能创新、新闻史学会在新闻史研究中起到哪些作用、新闻史研究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史教学需要适时革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新闻史教学历来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有80年开课历史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内容厚实见长。但是,近年来遇到不少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显露出危机。因此,需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解决新问题,力争化危机为转机,开创中国新闻史教学的新局面。(一)  相似文献   

10.
“合作性学习”在新闻史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史在新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政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家庆教授认为,新闻史应该是新闻教育中六大核心课程之一.这六个核心依重要性排列,应是新闻史、新闻学、传播理论、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法规.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新闻史的历史分期和研究课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是新闻出现的最初形态,如今依然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新闻总量的10 - 30 %。相对于国际新闻的巨大现实存在,我国关于国际新闻的理论研究却非常薄弱。本文认为,国际新闻史是新闻史中值得注意的部分,并试图提出对国际新闻史的分期及相关的课题研究,以弥补国际新闻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值复旦大学新闻系建系80年之际,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方教授从事新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近60年,他不仅以学者,也以过来人的身份,亲谈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往事和复旦新闻教育的光辉岁月.在他的口中,往事栩栩如生,震动心灵.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探讨在中国和世界新闻史以及华侨所在国新闻史上都具有特别影响的华侨中文报刊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新闻传播、文化传播、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等方面发挥的客观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和思考华侨中文报刊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0):6-10
新闻史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课堂讲授新闻史内容可以新闻传播事业现代化作为核心线索。从新闻传播事业的媒介形态、组织结构、理论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历时的考察,说明现代化的观念和方法符合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客观史实,同时也是洞析新闻史发展的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陆定—《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为中心,通过考察1978年以来公开出版的新闻史著作对其的描述、评价话语的变迁,展现这篇文献是如何进入历史并在其中不断发生的意义转换,以此揭示出“逆溯寻根”这样的服从宣传需要的历史写作思维是如何影响一篇文献的命运、价值和重要性的,同时也发现,包括一些新闻史著试图通过突出该文献的新闻学理意义、一些新闻史著通过将该文献作为党的新闻改革在历史中的理论基础来回应当代的新闻改革的要求,这些多元化的写作同样存在.不同的叙述,也由此折射出改革开放中国新闻史研究恢复和发展以来,研究者们的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研究心态和不同的自我期许,而这同样是一段值得关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周陈程 《今传媒》2015,(2):152-153
美国新闻史的发展与新闻专业主义的渊源颇深,从早期的政党报刊到黄色报刊,再到后来的商业化报刊的发展历史,即是新闻专业主义由产生到发展的历史。梳理新闻专业主义的诞生发展与美国新闻史的演进之间的关系很有意义。本文认为,美国新闻史的发展为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了自然的语境与实践。相应的,新闻专业主义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在媒介、政府、社会、商界的架构体系之下,彼此掣肘妥协和制衡的产物。同时,这个架构体系也为新闻专业主义发展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史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长期以来都与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并称新闻学教育的"三驾马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新闻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介市场对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已然不同。本文着重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学习新闻史积极性的提升,使新闻史教学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和社会需求,新闻史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  相似文献   

20.
李近 《当代传播》2005,(1):72-73
20世纪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很快,而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新闻传播事业更是突飞猛进。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新闻教育同样迅速发展。截至2001年,我国开设新闻学类院校、系、专业的高校,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两三所增加到100多所,专业点超过300个。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不过,在新闻教育当中,学生普遍对新闻史(包括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中外广电史)比较漠视,认为学新闻史对将来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