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美珊 《新闻世界》2012,(10):89-90
电视综艺节目格局多样、形态多变,并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该类节目在对新媒体的运用方面值得称道。本文试通过分析电视综艺节目对新媒体运用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综艺节目的新媒体技术以及电视综艺节目运用新媒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与电视综艺节目的结合是目前很多电视节目都采取的方式。目的是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的趣味性,提高收视效果。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让电视节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以此为例,通过研究新媒体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的进行电视节目创新,也成为决定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真人秀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也逐渐地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节目制作的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制作创新的意义,以及在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来羽雨 《视听》2016,(12):39-4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娱乐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得尤为迅速。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相较于以往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观众对其喜爱程度也在慢慢加深。然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韩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娱乐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主要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日益成为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于新媒体的争论与探索也在持续升温.本文试通过分析新媒体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运用,剖析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必须适时求变,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积极谋求创新。【方法】文章从综艺节目编辑制作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优势,针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技术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系列策略。【结果】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视综艺节目中,能够提高受众参与性、节目收视率,以及增加节目的附加值。【结论】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是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经历了一个被归纳为“晚会时代”、“游戏时代”、“益智时代”、“选秀时代”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浮浮沉沉,一些曾经特别欢迎的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也消失了.之后,新媒体的出现,国内外各种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电视综艺行业首先要看清楚自身存在的缺陷,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借鉴国外同行业节目的优点.本文以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笔者通过对天津地方台播出的地域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以及我国当前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如何办好电视综艺节目得出一些启示,仅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普及使我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网民群体,新媒体开始大幅度地影响着传统媒体的发展。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今,在"一带一路"新传播、新交往的趋势下,促使传统媒体的格局发生着深层次的转变。本文以当下新媒体语境中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作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传统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下滑及观众收视习惯转变的现状,探求在新媒介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融合发展的有效方法,进而为电视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电视综艺节目是专为新媒体接收终端生产的视像文本。新媒体接收终端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结构性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文本结构上,开放与真实的二维结构更加显著;在传播结构上,片段与碎片的分野更加清晰;在阅读结构上,融入与疏离更加自如。新媒体电视综艺节目是一个开放性与碎片化融合而成的影像文本,重构着碎片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徽卫视的运营为例,分析电视综艺节目新媒体版权运营的现状与模式,阐释其所面临的困难,并结合自身经验,对电视综艺节目新媒体版权运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电视综艺节目掀起了一次次收视浪潮,创造了一个个电视品牌。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着革新与突破。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当下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分析其问题表现、背后成因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完善,电视综艺节目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节目数量巨大,节目水准也越来越高。目前,综艺节目占据着庞大的电视市场份额,但是在制作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从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加强综艺节目的制作管理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面对电视观众流失、广告投放份额减少等问题,传统电视媒体加快了自我调整与革新的步伐,不断优化节目运营方式。河北卫视综艺节目《小强来了》探索出了一条电视综艺节目运营的成功路径:节目主动借力新媒体,创新内容,实现跨屏联动;拓宽运营渠道,组建脱口秀联盟,实现多屏共振;集中媒体资源,创新广告形式,赋能广告运营。  相似文献   

15.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从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性发展、营销策略到价值,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针对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以及综合影响力等等,对网络综艺节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实现网络综艺节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希 《东南传播》2023,(8):32-3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新媒体行业呈现出白热化态势,网络综艺节目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也是更新迭代、无穷无尽。同时,网络综艺节目的一些短板和问题逐渐显现,急待整改。本文通过较为全面地介绍网络综艺节目的概况,着重研究其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从中窥见一些行为规律和传播方法,并为我国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和发展提出借鉴方案,以期实现国内网络综艺行业长期繁荣发展,为人们的生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不断增高,融入更多新媒体因素的自制节目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高全民的制作热情,让各种电视综艺节目强化模式创新,满足不同人群的收视需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得到很多观众的强烈反响。本文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网络自制节目的内容形式和发展状况,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推进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9.
徐良 《采.写.编》2023,(9):183-18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其内容的多样性对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电视和网络综艺完成融合,对我国电视和网络综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融合媒体环境下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为洁 《视听》2016,(6):54-55
近年来,海量的海外版权综艺节目陆续被引进中国电视市场,尽管其中一些综艺节目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但是不少综艺节目制作人对版权价值的开发却终止于此,极少数节目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电视产业价值链。本文对近五年我国海外版权综艺节目的引进情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被引进的综艺节目的版权价值开发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