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当今对社会"男女对等、角色互换"的文化现象,展开自己的论述,并将这一现象引申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分析其在民间舞基训、民间舞风格课、民间舞创作上出现的"阴阳互补"、"相互借鉴"的问题,在明晰是非、辨别正误的同时,力求探索一种与时代同步的恰当方式,以利我们今后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它呈现了劳动人民的各种情感,表达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了更好的发展、传播民族民间舞,现代教学界开始逐渐采用风格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各个民族人文风俗的学习和研究,从其文化理念和背景进行探索、挖掘,让学生在观摩和体验中领舞舞蹈精神,在表演中展示舞蹈的内涵和魅力,从而达到把民族民间舞精髓发扬、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田玲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2):118-119
民族民间舞的创新和发展,其创作既要“走向本土”又要“与世界接轨”,要借鉴和吸收现代艺术,合理地融入现代舞创编手法理念,才会创造出具有当代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风格,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关系密切,体现在民族民间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华传统文化决定民族民间舞的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舞相待而成三个方面。基于此,从舞蹈表情、舞蹈动作、舞蹈构图角度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民间舞创编,并提出两种创新表演模式,即生活化表演模式与追求真实的表演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舞走向问题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遵循民间舞的特点和基础上,必须研究和探索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民间舞的新思路,既要借鉴传统,又要敢于扬弃。同时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的文化出发,着力于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舞,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后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6.
"风格舞种专门化"这门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民族民间舞高精尖表演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学生对民间舞表演上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课程具有的文化性、创作性、训练性角度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挖掘该课在培养优秀民族民间舞表演人才方面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并以该课为引子提出一些关于培养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人才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来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民间舞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那不可多得的原生态风格.因此,民间舞教学活动中,舞蹈教师有必要对民间舞原生态的问题多加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把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完整地保存下来,使民间舞自身所具有的原生态因素能够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8.
高菲 《黑河学院学报》2023,(2):170-172+188
安徽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钢琴曲《花鼓》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安徽花鼓灯的艺术内涵,采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将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表现,实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钢琴曲《花鼓》与安徽花鼓灯的旋律以及舞蹈进行融合,在表现过程中体现现代钢琴表演的音乐美,同时又能体现民间艺术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9.
现代舞自登陆中国以来已发展近百年,其"反传统"的思想理念和表现形式给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了冲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推陈出新,同时也推动了现代舞在中国的多元化发展.因此,本文从现代舞登陆中国的历史进程出发,重点论述现代舞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互动创新,意在对新时期"中国式现代舞"的创作方向做出思考与启示,探寻"中国现代舞"扎根本土的民族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怎样把各民族丰富繁多的内容和各具风采的特点体现在高职专业的民间舞课堂中,这对民间舞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针对高职舞蹈专业民间舞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族民间舞作为艺术的瑰宝之一,保护与传承历年来都是文艺工作者备受关注的。现今,部分舞蹈编导们在提取传统民族民间舞的元素时进行大胆的创编,出现了属性不明,立意不清的问题。我们应当尊重传统民族民间舞的本质,并合理运用好传统民族民间舞的优质资源,使传统民族民间舞受大众所认知并使传统民族民间舞特有的艺术文化内涵得以全方位的展示以及更好的去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舞与民间舞虽为同一学科,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民族舞是立足于提炼、加工、创作的舞台艺术,着重体现编导的个体思想和艺术思维;民间舞属于自然传承的"原生型舞蹈",立足于社会特征的显现,着重表现人民大众共同的智慧结晶。中国民族舞与民间舞学科分野可以从学理意义、创作表演、表达方式、研究方法四个方面阐发。  相似文献   

13.
彰显民间舞蹈特有的风格韵律,是民族民间舞表演的终极目标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秉持彰显风格韵律为核心的理念,来开展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教学。有鉴于此,本文选择东北秧歌的风格性教学为例,来分析引入微课及对分课堂等先进的教法与模式,来开展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三道弯"是我国民间舞中一种常见的舞蹈体态。由于各民族民间舞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其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三道弯"体态在不同的民族民间舞中有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动态特征。本文以我国民间舞中的东北秧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东北秧歌的来源、"三道弯"体态的审美特征及"三道弯"体态在东北秧歌中的运用,将"三道弯"体态与中国传统东北秧歌完美结合,增强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民间舞风格属性为基础,阐述其继承与发展,对原生态民间舞蹈中徒手动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进行了科学而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在符合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前提下,对当今民间舞技巧的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与分析,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技术技巧训练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钢琴伴奏是一种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虽然受到构思的时间局限,但却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要对它的特点和训练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国际文化的交流深度亦逐渐推进,然而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却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课题。山西民间舞是山西地区的宝贵传统文化资源,在时代发展的当前亦同样面临着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困境。近些年,山西民间舞的老一辈艺人相继衰退,加之山西民间舞的发展缺乏专业性的指导,致使山西民间舞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态势,面临着较大的危机。而要想为山西民间舞的发展开辟出更广阔的前景,则需要进一步做好山西民间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山西民间舞的发展现状,并从文化传承角度展望山西民间舞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更多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舞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它的民族性所承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不断地变化积淀而为之发扬。要使民间舞的创作可以更好地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要使民间舞艺术具有时代风貌,时代性将是体现民间舞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当舞蹈脱离了其原始功利性而逐渐转化为一种精神的释放和对生命的炫耀时,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能够反映一个地域和民族风貌时,便形成了民间舞蹈的概念,它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价值也在传承中被体现出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西方舞蹈的冲击,使得民间舞必然要在未来的创作发展中进行适宜的突破,而对于中国民间舞的重要“成员”之一的藏族民间舞蹈来说,同样是发展趋势所致,必然要有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民间舞的内节律为切入点,从人身心节律的内在冲动和人文表达出发,论述了它对民间舞的源起以及延展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有着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艺术基因的复制性,它触动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枢的同时,有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而且在身心与艺术合一的内外节律中构成我国民间舞艺术的灵魂,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民间舞蹈教学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