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天琳 《教育艺术》2007,(11):33-34
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关注.随着当今社会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古筝音乐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国内不断涌现出大量的筝乐作品,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焦金海就是一位具有现代音乐创作意识的筝乐作曲家.他的作品,受时代的影响,在创作技法和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2.
何占豪先生的创作积极拓展了筝乐艺术的新道路,使传统筝乐发展有了历史性突破。其作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在中国传统器乐作品的编创中融入新的创作理念,借鉴西方曲式结构,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结合,给人们带来了审美意识的变化,将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推向世界、面向全球化。本文主要以何占豪先生的古筝协奏曲《西楚霸王》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初步探索何占豪先生古筝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何占豪先生的古筝作品为筝乐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酷好音乐,精通乐律,创作了《琵琶行》等优秀的音乐诗。白居易在诗文中阐发了不少音乐主张和理论,包括礼乐治国思想、通达开明的礼乐沿革思想、对新兴音乐(胡乐)以及传统音乐(古乐)的态度、对音乐表演中艺、法、情关系的认识等四个方面。总体来看,白居易的音乐理论和主张具有积极性、保守性和矛盾性的特点。凭借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极高的艺术造诣,以及通达开明的思想理念,白居易在音乐以及与音乐有关方面的见解和领悟是许多同时代人所不能比拟的。白居易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尤其是他的"太平由实非由声"以及"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的观点,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但诗人显然又不能完全突破自身认识的局限,在对待新乐的态度上又显得保守消极,甚至与自己的某些观点相矛盾。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A4):27-29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较成功的筝曲作品。本文从"诗,乐,情"三方面着手对该筝乐作品进行阐述,探讨和挖掘其在筝曲中的艺术感染力,分三部分讲述:筝曲中古典诗词的体现;筝曲《云裳诉》艺术特色和演奏技术;筝曲演奏技巧与情感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王建民三首古筝曲的研究,从传统素材、非传统调式和声、简约性创作以及新演奏技法四个方面,探析王建民的筝乐创作特色。王建民的筝乐创作在我国民族器乐创作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也是八十年代以来富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民族器乐作品,对他作品创作特色的研究将对筝乐新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张珊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20-123
三木稔是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作曲家,他的毕生精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日本和亚洲民族器乐创作,他的一批优秀古筝作品已成为中国古筝教学和演奏的常见曲目。日本筝乐与我国古筝艺术有着同宗同源的关系,通过三木稔代表性筝曲《乡音》的音乐分析,追溯其筝曲创作的源流,把握其艺术特征,可以为促进和提升我国古筝教学实践及演奏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深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8.
筝是我国古老的卧弹乐器。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筝乐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建国以前,筝乐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建国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筝乐艺术的蓬勃发展,众多民族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筝乐演奏家和筝乐教育家等从多种角度对筝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是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有两物相随,一是诗歌,一是音乐,白居易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突出的就是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0.
河南传统筝乐的传播与发展受到了大调曲子的重要影响。在历史上,传统筝乐音乐以板头曲和唱腔曲牌两种形式随大调曲子从豫东向豫南地区传播,并在以曹东扶为代表的大调曲子艺人对其曲目的编订及其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推动下成长为一种具有地方风格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文章针对大调曲子与河南传统筝乐的密切关系,对河南传统筝乐音乐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当代筝乐作品的不断涌现,有一部分作曲家选择以古诗词为写作背景进行筝曲创作。笔者选择以筝曲《箜篌引》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筝作品与同名诗篇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准确的以深层体验来诠释乐曲,探究在乐曲演奏中应注意的文化内涵,达到音乐与诗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而且也是一位音乐评论家。若问:“以何为证?”答曰:“以诗为证。”本文试以白居易描写音乐午蹈的诗章为依据,来探讨他的音乐生活、创作活动及其卓越贡献。七弦为益友白居易的一生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且看他,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陶醉在音乐之中: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不但是位伟大诗人,也是个杰出的音乐家。他终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他的诗独具浓厚的音乐美。《琵琶行》一诗是白诗具有音乐美的典型代表。此外,白居易还写了许多音乐诗,白居易的其他诗篇也大都音律和谐,可歌可唱,具有音乐美。白居易诗同音乐密切结合的特点,不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而且也是当代新诗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东筝作为全国"北派"筝乐的杰出代表,是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山东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东筝"筝如其人",刚劲质朴,以其浓郁质朴的地方特色、别具一格的演奏技巧以及独具特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特征,奏响于古老东方的音乐圣坛。  相似文献   

15.
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中叶以来至今,筝乐的艺术发展通过不断的融合与创新,已经达到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在众多现代古筝乐曲中,陕西风格作品可谓是独树一帜,这些作品继保留了陕西地方传统的民间音乐因素,又结合了众多流派的演奏技巧,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在现代筝曲中占有一定的影响地位。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是继杜甫以后唐代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早期的作品以讽喻诗见多,许多诗歌都表现出对平民百姓的关心,对当朝统治者的劝谏,至今被人们传颂。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上蓄丰蕴美,独具慧眼,而且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妙论精解。  相似文献   

17.
从古到今,中国戏曲艺术与筝乐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古筝艺术扎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发展,不断繁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传统戏曲音乐元素在筝乐艺术中的存在形式是不同的,但一直伴随着筝乐发展存续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山东筝乐发展尤为迅速,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主要流传于菏泽的鄄城和郓城地区。据研究山东筝的形成与发展与山东民间传统音乐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以民间音乐影响下山东筝的起源与发展为主线,深入剖析山东筝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创作曲目《晓雾》,很有北京风味,是当时社会中最广为人知的现代筝曲。整篇文章共三部分:首先总结《晓雾》创作的时代背景,以文雅富有趣味的筝乐弹奏手法,展示了京城晓雾、路旁奔波的行人;其次采用京剧-北京曲艺文化元素,凸显和强化了乐曲主旨,《晓雾》浑厚不失古筝音美,表现着现代古典乐器的特性;最后通过探究音乐美学角度分别对作品以及作品中呈现的音乐素材"京剧"进行思考。总而言之,从演奏技法和京剧的艺术特点看,以此领悟现代古筝名曲"独领风骚"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源自同名古琴曲,现今广泛流传的《高山流水》主要有三种同名不同曲版本。它们的音乐来源、内容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山东、河南、浙江三大筝派。通过比较三首同名古筝曲在曲调、演奏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浅析三大古筝流派形成《高山流水》的背景,体现了三派筝曲《高山流水》的强烈地域性特色及鲜明的音乐风格特征。这三大筝派《高山流水》作品的比较与分析对于理解我国地方筝曲的音乐特点和推动传统筝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