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国官制考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初步形成了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国王以下建立了以相国和将军为文武百官之长的封建官僚制度。在相国之下有处理政务的司寇、御史、内史、郎中、行人、田部吏等官吏;在大将军之下有统领军务的将军、国尉、都尉、裨将、军中侯等军官;与将相平行的还有教导国王或大子的师、傅、博闻师、司过、左师等官。此外还有为国君服务的官吏,有宦者令等。纵横交错,统取决于君主,构成了君主专制的官僚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任子是汉朝任用官吏的一项制度,是汉朝法令规定的中上层官僚所享有的一种封建政治特权。这种制度对于汉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而且给后代的官僚制度带来了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考查和探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封建官僚体制下,官吏并不是世袭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西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发展,选官、考课、退休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导致官僚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变化.考课结果的优劣会决定官员的迁降;退休后官员会由官变民;如若犯罪则会免官甚至受刑.官僚阶层的流动性保证了统治阶层的质量,促进了西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代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封建官僚制度的流弊——机构官吏冗滥、官吏经商、官商勾结、军队冗杂、思想保守等因素的制约、扼杀而遭到夭折。反思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对于消除现时类似问题和改革政治体制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致仕制度伴随封建官僚任命制的出现而产生 ,它最初形成于汉代。之后 ,历代王朝相互承袭 ,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 ,最终形成以“年龄、身体状况、品级”三大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古代官吏致仕制度。封建君主通过“升官晋阶、参听朝政、恩荫子孙、特殊礼遇、给予俸禄、赐物”等六方面的措施 ,基本能有效安置致仕官吏 ,使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由于时代局限 ,致仕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 ,主要施用于高级官吏 ,受皇帝个人意志左右 ,未能形成严密的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巩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使形成于战国的封建官僚体制进一步系统化;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建立了完整的休假制度,给予大小官吏各种法定的假日休息。考察汉代官吏的休假制度,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这些休假大致可以分为周假、节假、事假、病假、丧假和赐假六种,现将其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处死一个冒犯他的将军,国王把自己的书桌送给作为司法大臣的主教。不用说,国王的书桌是很精美的,镶满了金银珠宝。更有意思的是,书桌上还有其他的奥妙,比如有四个墨水池,盛满了各种不同性能的墨水。尽管知道将军是无辜的,但收到这样珍贵的礼物,主教自然完全照国王的意思办了。将军以叛国罪的名义被抓到了牢里,等待行刑。行刑前一天,将军手下的士兵找到主教,请求主教为将军平反。主教拒绝了。无奈之下,士兵只好拿剑逼着主教写了一封释放信,并盖上了主教的印章。信的内容如下:致卫队长:我命令立即释…  相似文献   

8.
宋代官吏贪墨使宋王朝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严重妨碍封建国家的办事效能,毒害社会风气,使封建政令走样变形,官僚队伍急剧膨胀,破坏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加深了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宋代官吏贪墨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研究宋代官吏贪墨以加深对宋代社会的认识且可引为今日鉴戒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社会,官吏利用手中的权力兼营他业,牟取暴利,集官僚,地主和商人于一身,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官营二业”,不仅影响了封建官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加速了官僚队伍的腐化,加剧了土地兼并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对于封建社会这一痼疾的危害,早在汉代有远见的思想家就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禁民二业”,特别是限制“官营二业”的思想和主张,他们还认识到,汉代官吏俸禄过低,是造成“禁官二业”难以实施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寡官重禄”和“厚俸养廉”的主张,力图从制度入手,解决封建社会的官吏腐败和土地兼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封建官制,是封建国家组织形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封建社会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封建的官吏制度在封建王朝处理和调整地主与农民、地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内部与外部等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的说,处理凋整得好,封建王朝就稳固,社会生产力就发展,封建王朝就兴盛。反之,封建王朝就会动摇,社会生产力就遭破坏。因而,研究封建官吏制度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封建官吏制度史的研究中,秦汉宫制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秦汉宫制的形成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产生,建立政权,组成各级政治机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官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官制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具体手段,官制的变化也反映出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的各种变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阶层,他们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是最大的官,大权独揽,“邦君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各级官吏隶属于君主,是君主的奴仆,“草民”的主人;是实施统治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他们代表君主统治管理人民,形成一个层层统治的网络,与各地土豪缙绅勾结,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 ,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吏考课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时期 ,本文从其考课的体制、办法及效能等方面对此作一述论。隋唐官吏考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对于整饬吏治 ,促进官僚队伍的廉政建设 ,巩固隋唐王朝的统治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并为后世的官吏管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制度规定土地归国王所有,因此这里的“国有”不能理解为公有.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但它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同,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国王一人所有.而后者可为封建国家、一般地主、农民所有。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各个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不一样的。商周时期,各级官吏由国王、诸侯按自己亲属的血缘远近加以分封。主要官吏都世代相袭。这就叫“世卿制度”。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对诸  相似文献   

15.
汉代官吏选任中除有正常的仕进外,还存在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的身份“破格”现象。史籍所见汉代官吏选任中的身份“破格”现象大致可分为商贾为官、王国官吏担任中央官员、臧吏为官、宗室典三河、打破“任子”身份限制为官等五大类。其中,既有因为才能、声名和功劳出众而被“破格”选任的官吏,也有因为家世显贵、受皇帝喜爱等因素被“破格”擢拔者。汉代官吏的身份“破格”现象既有灵活用人、激励他人进取、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也有有失公平、破坏规章制度的消极影响。究其根本,是汉代官僚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金燕 《安顺学院学报》2001,(2):63-66,7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官吏对维护封建王朝的正常运作作用极大,怎样把握、控制与利用他们为封建王朝服务,是封建帝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就此系统地论述了宋初任官制度形成的政治历史背景、宋初任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历史作用,特别是对北宋初年任官制度的概况作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7.
谢健 《邢台学院学报》2012,(3):62-63,66
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朝,形成于雍正朝。康熙末年,朋党之争加剧,官吏贪腐严重,无地农民结成秘密会社,起义不断。面对严重的威胁,雍正即位之初便对奏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扩大了奏折使用范围,完备了奏折保密制度,发展了奏折缮写制度,加强了奏折处理制度,创立了奏折录副制度,形成了清代所独有的文书制度。奏折制度给死气沉沉的封建官僚体系注入了活力,扭转了吏治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8.
西欧封建国家与古典时代的城邦国家、近代民族国家相比在政治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西欧封建国家,法律是国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国王立法,且受法律制约;国王逐渐成为一个世俗统治者,而且王权力量不断增强;西欧封建国家,王室婚姻、王位继承对王权影响重大,甚至会导致内乱或对外战争;西欧封建时期,国家的地域实体性特征凸显,但其疆域有很大伸缩性。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我飞到了水果王国。水果王国里有无数的水果,其中有菠萝、杨桃、柠檬,还有甜甜的西瓜。我看见了水果,就想吃一口。其中的国王是苹果,王后是香蕉,还有将军是梨子,真有趣啊!我还看见将军带领卫兵,排着队伍。我想我真的到了水果王国,而且感受到了无比的乐趣。到了早晨,爸爸  相似文献   

20.
吏治不清,贪赃枉法之风盛行,是影响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给专制君主带来统治危机的灾祸。历代王朝倡导为官清廉,严申惩贪之令,用意都在造成人人奉公守法的风气,稳定统治秩序。但是,它们要求官吏奉的是专制主义之“公”,守的是专制君主之“法”,这样的政治环境,只会使吏治清明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行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作认真的分析,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