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析接受美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者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预期及其参与过程缺乏研究。为改变这种状况,本文试以接受美学的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借鉴其有关的观点和方法,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能动作用。这对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凸显了"接受"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研究,通过梳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探讨接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接受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接受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接受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接受问题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以主体的具体接受活动为研究目的,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过程。本文正是采用概念分析的方式,从理性与非理性两个层面进一步挖掘接受概念的内涵,从正反两个维度分析接受问题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进行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和心理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机制的优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地从“教育者”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进行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原则和模式,从认知突破与实践体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出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只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缺少研究.接受理论加深了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有力途径。从“接受理论”视角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单一而未形成“期待视野”;语境复杂多变影响“读者消费”;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不足导致“召唤结构”缺失;教育主体的话语能力不够影响了“第二文本”的产生。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充实话语内容和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技能,才能有效克服以上短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作为受教育者的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的主体,作为接受主体,其个人的接受心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认识把握个体的接受心理机制,遵循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规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即大学生的接受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包括选择、内化、外化等3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对接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使之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取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河 《华章》2011,(31)
以接受主体为中心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重心从传统的重教育者转向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概念、特征、危害及形成因素做由表及里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充分认识内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就是受教育者如何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它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外在灌输转化为内在认同,把他律的思想道德原则及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效”,即受教育者是否“接受”,这个问题亦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之间的相关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传播学的要素分析和理论分析,最后运用传播学方法探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施教规律的研究,忽视受教规律的思考,教育过程中,习惯性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难以提高。从接受理论的视角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接受理论的探索研究,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效度欠佳的原因,切实找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会产生一系列心理矛盾,其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是该过程基本的心理矛盾。各种矛盾的运动和发展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不论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发展方面,还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互动的过程中,都有众多的心理规律。其基本心理规律可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接受美学理论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关注的视角由教育者转向受教育者,由教育转向接受,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包括认知接受心理、情感接受心理、意志接受心理。接受心理障碍亦包括认知接受障碍、情感接受障碍和意志接受障碍。受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教育者角色定位不准、威信不高,环境影响是接受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优化途径主要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的基本理念、接受心理的过程、接受心理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包括内动力、外动力与合动力,它们共同推动着接受主体内化教育内容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得到接受主体的充分认可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接受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了多元化思想意识形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与"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入,传统单一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体性价值认同存在争议;部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识存在一定排挤、逆反、机械等一系列接受障碍问题。新形势下,要借鉴接受理论的有益经验,充分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认知结构;要强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介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环节。层次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中介思维方式。我们在研究、分析事物发展过程时,需要运用层次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思维方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层次性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和内容层次性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