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这篇文章的正题借用了2008年广东省高考的作文题目。广东是最先实验“新课标”高考的省市之一,领风气之先,当之无愧。“不要轻易说‘不”’——说得真好,它像一面旗帜,鲜明地展示出我们对2008年18个高考题目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的批评不绝于耳:“我们对考试的分数苦苦追求,对它的着魔,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人说“高中会考是劳民伤财”,是“先天不足,后天失控”;《梦里花季不下雨》一书中甚至大呼“高考不死,大难不已。”人们如此激烈地抨击教育考试,到底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位于基础教育末端的大规模教育考试——高考,由于涉及高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有幸多次参加新课程的通识培训,经常听到两种议论:一种是,培训到教师时,教师会说你最好是先培训我们的校长;培训到校长时,校长会说你最好先培训我们的局长;培训到局长时,局长则说,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你最好培训我们的教师。另一种是,当培训教师时,教师会说高考不改革,培训我们没用;当培训校长时,校长会说高考不改革,培训我们没用;当培训教育局长时,局长会说,高考不改革,培训我们没用。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两种“高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认为课程改革与“自我”无关而只与“他人”有关?实际上,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重视素质教育,高考却受挫。这是南京之痛,也是所有重视素质教育的地方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痛。“一方面,要求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考试,尤其是高考却基本不涉及素质教育的内容,这让我们左右为难。”这是包括南京在内的全国不少教师发出的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慨叹。曾多次参加全国高考阅卷的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何永康说,恢复高考制度27年来,我们的高考命题一天天远离素质考核,一天天走向机械、僵硬和烦琐。他举例说,语文考试是讲究“贯通”和“灵气”的考试,很能检测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自从…  相似文献   

5.
我们将“考试在线”板块前移,并以“高考频道”作为第一栏目.这样做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下个月初就要举行“2009年高考”了,可以说高考是近期中学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的本刊,高考复习的内容理所当然是第5期杂志组构的重心,重头内容当居显著位置;二是本期的“高考频道”刊发了一组由罗增儒、裴光亚、王勇、  相似文献   

6.
6月19日晴 邻居老张的儿子高考一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几个同学整天在一起玩。可老张却心事重重仍不轻松,他说,不等儿子的录取通知到手悬着的心都放不下来,高考是考孩子,但高考过后也是考我们这些家长。此话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高考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的战斗;有人说它是人生里的一次华丽的转身;也有人说它是“黑色的六月”……不管它是什么,它来了.或者以相伴我们三年的读者的角度,也可以说,高考,我来了.我终于要见到这个三年来魂牵梦萦的“亲密爱人”.也许有一些紧张,也许有一些兴奋.我们约请了本刊核心作者、北京汇文中学的索金龙老师,给同学们送来了天底下最受欢迎的礼物,那就是微笑.希望大家别忘了把它献给高考.  相似文献   

8.
六月未央     
(一)六月初,2005年高考结束的那天,荧对我说:“我们的高考终于开始了。”六月末,太阳很毒气温很高的一天,我对荧说:“其实我们的高考从出生那天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9.
杨琳琼 《求学》2023,(14):75-76
<正>高考终于结束了,你是怎么度过考后的这段特别时光的呢?“补觉、追剧、各种玩……”“学车、学乐器,好多想做的事情……”“什么也不想干,哪里想到考完竟然会感到失落呀!”“焦虑,没心思做别的,担心考不好。”“啥也没干,就和我妈闹别扭了,填志愿的事情我们根本说不到一块。”如何过好高考后的这段特别时光,是紧随高考之后的新挑战。高考前,我们总想着等高考结束就万事大吉、一身轻松了,没承想,新的挑战又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说:语文课本越来越没学头,高考又不考书上的,听不听讲、复习不复习无所谓。有的教师说:语文高考试题距离中学课本越来越远,语文课越来越难教。甚至有人主张丢掉课本,另搞一套。笔者认为,语文课是难学、难教,但是“难”并不能归咎于高考试题与课本的脱钩。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近年来高考试题,就不难发现:试题虽出自课外,但其知识考点、答案却在课内。  相似文献   

11.
93年以来的高考历史试题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方面明显加强了力度,从而开始摆脱单纯以知识考查为主的旧框架体系.面对近几年高考历史现状,有人说“历史考试考到语文政治上去了.”“现行课本内容陈旧,观点过时了.”“现在高考与其说是考学生倒不如说是考老师.”等等.高考命题的这些变化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信息,迫使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做到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怎样依据高考说明挖掘深化教材,弄清各学科知识之间的隐性联系;怎样更有效地获取高考信息、澄清疑点消除盲点.针对这些问题大家都积极探索,各抒己见.我校历史组从94年以来实行的集体备课制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是良好途径.本文仅对集体备课对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写好作文,是学生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关键。常见一些学生高考后分析说;“我的判断题与阅读题都答得差不多,只是作文分低了些。”这话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但到底怎样提高学生高考作文水平呢?开始,我们只强调作文如何重要,要求大  相似文献   

13.
“不”     
文题设计: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吴培光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我们选择说“不”的机会,实在比选择接受、赞赏的机会要多。顺境中,面对自满,我们应该说“不”;逆境中,面对气馁,我们应该说“不”;学习中我们应对散漫说“不”,生活中我们要对放纵说“不”……  相似文献   

14.
1995语文高考试题第28小题,可说是一道巧妙的多项选择题。“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先生的名言。“下面摘引的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其中哪几项是说明这个名句中的‘不教’的?(3分)”下列6个选项中,AD明显说“教”,应该排除。BE是说“不教”:“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两项应该选取。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说“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考试只是检测学习的手段”,但是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学习的目的确实是考试。我以前也不相信学习的目的如此功利,直到高考后,看到周围的同学真实地落榜,才明白“一考定成败”确实毫不夸张。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在高考命题中,要将“情境”作为学科能力考查的载体。可以说,利用史料创设“情境”是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但因能力考查目标的差异,“情境”史料下不同试题的思维含量与深度(合为思维程度)是不一致的。就历史选择题而言,试题的思维程度是通过特定的提示词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苟玉德 《数学教学》2003,(11):48-49
人们常说“数理不分家”.物理学不仅能给我们提供数学问题,而且能帮助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预测问题的解.同时,随着高考“3+x”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题目设计上开始关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今年全国高考(理)第10题就是一道考察“数理综合能力”的优秀题目.  相似文献   

18.
我看高考     
开学已经两个多星期了。在这两个星期里,老师跟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今后高考的发展趋势。到我们这一届文理不再分开,所有的考生统一参加“3+大综合”的考试——这就是高考发展的总趋势。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情况无非想让我们不要  相似文献   

19.
放我飞     
高考,一天天地逼近了,脑袋中似乎有那么一根弦被越拧越紧,让人无意中脑海里闪过“高考”二字,都会充满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于父母、老师和许多关心我们的人,还包括我们自己。也许你会听到爸妈总在耳边叨念离高考还有多少多少天,老师也会开玩笑地说:“没过高考这关,你们就会被当成自由劳动力投放到市场上去了!”可是有谁会在听了这样的笑话后开怀大笑呢?书上总说,我们这个年纪是最有活力的,可是当你看到我们连上节体育课都会捧本英语词汇书时,我想你大概会惊讶的。现在不都喊着减负吗?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尝到了甜头呢?高考仍然要进行,我们绚烂的…  相似文献   

20.
卢航燕 《新疆教育》2013,(11):26-26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当然这种现象和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有关系。历届高考,只考书面表达能力,不考口头表达能力,致使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