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46):48-49
赏识教育是一种以爱的眼光来发掘教育客体身上的闪光点,注重生命成长,尊重差异,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赏识教育在农村中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二是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农村中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应做到:首先,教育者要树立赏识教育的理念;其次,教育者要掌握赏识教育的方法技巧;最后,学校要创造赏识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魏婷 《中小学电教》2011,(11):144-144
<正>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多年来的历史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对中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徐敏 《辽宁教育》2013,(9X):47-48
<正>一、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它注重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孩子充满自信、快乐成长的教育。德育应当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赏识激励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着力于思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学会赏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宽容、理解、善待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赏识教育中能够健康、快乐、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不仅要教授学生深广的知识,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用赏识的眼光唤醒学生学习激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海中。赏识教育可大幅拉近师生双边距离,构建英语和谐课堂,增强学习者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赏识激励的教学策略,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教育者的赏识激励符合被教育者心灵的真正沟通,受教育者内心希望和需求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学生心中充满阳光;通过赏识激励教育,会使让学生内心中充满自信。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它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李林 《甘肃教育》2014,(15):34-34
正赏识教育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使胆小的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一、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朱丽英 《考试周刊》2013,(87):31-31
进行赏识教育可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每位教师都应赏识学生,使他们在学校快乐学习,轻松生活。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赏识教育是最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很热门的话题之一。它也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倡导的一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欣赏学生的优势和进步,给学生一种信任、尊重和理解的感觉,不是无视学生的不足和缺点,而是与他们平等沟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赏识教育是实现自我和谐、学生和谐、师生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  相似文献   

10.
赏识教育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赏识的度,给学生真诚的鼓励,营造赏识的氛围使班集体充满成长的气息,运用赏识教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进取的活力,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爱的教育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宽容对待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也就是赏识。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生活中,赏识和被赏识是一种互动的力量和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将"赏识教育"与因材施教、奖惩分明、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相结合,发现学生的潜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自信,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热切的激励性、真挚的情感性、精当的指导性、强烈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14.
赏识教育能给教学带来无限的活力。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通过赏识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这种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能重塑孩子的自信,发现和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马生霞 《考试周刊》2014,(27):30-30
能在教学中直接起到唤醒和激励作用的是赏识。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善于赏识,这样会让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6.
浅谈“赏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相吻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正赏识教育是把对人的尊重作为教育开展的基础条件,通过使用激励和赏识的方法来对受教育人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赏识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的理解和认识,在信任、理解、尊重、鼓励、欣赏的基础上来对儿童的潜能进行充分的开发,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进而保证儿童可以健康活泼、主动积极的学习成长。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含义赏识教育这一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既可以说赏识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也可  相似文献   

18.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推动体验,体验走向成功。”赏识对于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赏识教育理念可应用于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教学。因为,赏识性的言行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是一种向上的自信,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卸掉了压在孩子们心上的自卑的巨石,提升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得更好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的现状,提出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的观点,并且基于自身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阐述了运用赏识教育,要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要用心批阅,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要注重分享交流,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能力提升的发展阶段,他们希望老师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尊重他们,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在取得成绩、获取进步之时,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渴求同学的羡慕、好感,企盼老师的尊重和赏识。教学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发挥评价功能,运用激励导向、调控等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富有诗情的评价环境,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