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举重运动员用力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因此在全面提高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发展举重专项素质——腿部力量。 笔者就训练本校课余举重队初学队员的训练和研究的体会,谈谈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强化训练法。  相似文献   

2.
准备参加198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美国举重运动员正在训练中心接受宾州大学运动心理学家迈克尔·马奥尼安排的举重训练——有意识地让运动员处于观众大嚷大叫的极不文明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并让摄影师们拿着照相机,对着运动员的眼睛连连闪光照相,还用录相机把运动员作出的种种反应全部录下来。人们普遍认为,运动员在精神上放松,并感觉到自己的这种状态时,他们的比赛往往发挥较好。心理学家安排以上训练环境的目的,在于测定运动员能否在奥运会这种大型比赛的压力下获得良好的竞技状态。同  相似文献   

3.
抓举是举重比赛中的第一个竞赛项目,又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项目。抓举技术掌握得好,对增强运动员的比赛信心和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一些基层体校的举重教练员,越来越不注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训练,特别是抓举中关键技术——“发力”动作的训练。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膝上拉抓组合动作的训练研究,探讨改进抓举发力技术动作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举重运动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举重训练后的恢复就变成了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每周循环计划里,增加了更多的训练日,尤其是在准备期更是如此。对于一个初学的举重运动员,或者甚至对于一个具有中等训练程度的举重运动员来说,在一周通常没有休息日。一次训练课后的不充分的恢复,将严重地限制着下一堂训练课的进行。训练计划中,应安排一些通过增加局部疲劳肌肉群血液循环的手段来促进恢复。大腿、臀部,特别是腰部,在训练的多数项目中,它们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是极度疲劳的。在那些训练日里,在课的结尾部分,特别强调对这些肌群做一些促  相似文献   

5.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影响举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力量,力量是举重的专项素质,因此,举重的专项身体训练也就是力量训练。举重比赛比的是谁举得最重,训练中运动员就要经常举起极限的重量。但举得重,时间就不能长,因此举重的专项力量训练有它明显的特点。本文就举重运动员专...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一家报纸报导,美国1984年奥林匹克队的训练正在实验性的在非同寻常的环境中进行。例如:美国一个著名的运动心理学家给举重运动员制定了一个在心理上适应比赛环境的训练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当运动员训练时,组织观众大叫大闹,让他们对运动员肆加侮辱,同时用闪光灯直接对着运动员的眼睛闪光,用录相机录下他们的步态,使运动员受到将在奥运会场上受到的那种压力。民主德国一位体育评论家针对美国的这种措施指出,美国观众的这些行动,与其说是针对本国运动员,不如说是针对外国运动员而采取的。因为美国观众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腰背部损伤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举重训练实践表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中腰背部受伤的比例很大。腰背部损伤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系统训练甚至健康成长,这常常是训练中困扰教练员、运动员的难题之一。本文根据举重训练的经验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运动员腰背部的受伤的原因及防治作简要分析探讨,以期不断提高青少年举重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吕仙桃 《健与美》2023,(1):117-119
在我国的体育项目中,举重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当前,举重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重点朝着青少年方向发展,通过开展举重运动的启蒙训练,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诸多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对策,希望能够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举重项目长期训练过程中,少年时期训练起着重要作用。从我国和省优秀举重运动员来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少年时期,就打下良好的全面身体素质基础。实践证明,基础训练好的运动员,将会全面发展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1 前言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发现,往往条件很好的14—15岁少年时就“人为”地赶成绩,不考虑自己的年龄特点经常采用男子式高级举重运动员通常采用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这样几年训练下来,运动成绩上不去还损害了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健康,这是值得思考的。14—15岁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练程度和身体发展的水平与成年举重运动员有极大的差别。因此,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不管是解决的任务或者是训练方法和成年举重运动员相比是截然不同的。2 实验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为14—15岁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分两组,每组5人,训练…  相似文献   

13.
陶闯 《体育科技》2010,31(3):40-42,46
以奥运会冠军陆永为例,就如何进行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详细讨论。在举重训练过程中应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体能训练是现代举重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举重成绩的重要基础。举重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肌肉练习,其次要重视体能训练是提高专项成绩的重要基础,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训练效果。科学安排训练的强度和次数有助于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专业运动员年训练周期中骨密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40 名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运动员作为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8.4±3.2 岁。结合运动员一个年度训练周期,分别在训练周期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检测BMD、HPO轴相关激素以及骨代谢生 化标志物(BGP、BAP 和TRACP- 5b)的变化。结果: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周期中,髋骨BMD 的3 次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女子柔道和跆拳道运动员 的检测结果(P<0.05);女运动员雌二醇和T/C 在3 次检测中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血清孕酮水平则逐渐降低;女运动员训练期间TRACP- 5b 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特征,并显著高于训练周期的开始测定值(P<0.05)。结论: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髋骨BMD无显著变化,女子举重运动员髋骨BMD 明显高于柔道及跆拳道运动员;血清雌二醇和T/C 在年训练周期中逐渐增加,而孕酮逐渐降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TRACP- 5b 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丁勇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3):109-109
力量是举重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起着基础的作用。要想获得最佳成绩,最大限度地依赖于力量的训练。然而.对举重运动员来说,速度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因为举重运动是典型的爆发力项目,成绩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在极短时间内一次性举起最大重量的能力,即爆发力。可见,在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力量和速度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一名优秀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其早期的训练也就是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现分析如下: 首先,女子举重运动员选材是整个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训练工作的基础,不但直接影响着训练过程的实施,而且是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以后训练的成败关键。一个好的运动员能够达到好的运动成绩仅有后天的努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天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举重腰带的使用已从竞技运动延伸到娱乐、休闲性运动中,其他进行举重和力量训练的运动员以及各种水平的健美、健身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批在使用举重腰带。因此,必须明确举重腰带在举重和力量训练中的作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于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可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利于发挥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有利于提高少年运动员情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刘淑红 《精武》2013,(35):16-16,18
近年来,作为奥运会必备项目之一的举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重是一项以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活动,在训练中会受到诗多因素的影响,而力量绝对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当前的举重教育中必须要强化运动最的举重力量训练,从当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而且对运动员的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力量训练的准确性,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早在十九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大学的拳击队和职业拳击俱乐部开始认识到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这些拳击队聘请一些看起来对力量训练颇为内行的教练前去进行指导,这种专职人员被称为“力量教练”。按照惯例,担任力量教练的人,大多数是举重教练员,包括健美教练员,这种选择之所以显得自然,仅仅是因为举重教练员看上去最能显示出其力量与健美,他们既然能举出超常的重量,岂能没有力量。但是,如果力量教练像训练举重运动员那样来训练拳击运动员,就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许多举重教练都极力鼓吹他们所熟悉的训练内容,一般来说,这些训练计划都是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