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中华 《新闻实践》2012,(12):74-75
前段时间,围绕悍匪周克华的报道铺天盖地,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微博,各路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现场或转载,或消息或通讯或评论或专访,从周克华本人到母亲到女友到前妻到公安干警到举报者,上天入地,无孔不入。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案情重大,受众关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相似文献   

3.
或禅或道、或抚慰或启迪,众多来自国外的,心灵朝圣者们,为他们的精神之旅抹上了一道或浓或淡的中国色调  相似文献   

4.
古代客籍名人在游宦、游学或游寓于嘉兴期间,或勤政为民,或激扬文艺,或藏书著述,或治病救人,或献身佛法,完成了多方水土养育、一方历史传承的重任,为嘉兴历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环 《新闻世界》2009,(9):60-61
主持人的风格或幽默、或潇洒、或沉稳、或轻快,各有千秋,都能将听众带入刻意营造的视听意境中,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了节目的气息,也感受到了主持人的素质魅力。  相似文献   

6.
杨珺 《新闻前哨》2013,(9):57-58
以新颖独到的见解,使读者耳目一新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或充满空话套话的应时应景式的评论,只能令人兴味索然,也有损报刊的形象。而新颖、独到、睿智的见解,宛如黑夜里突现的一盏灯,使读者觉得眼前一亮;又如贤师智友醍醐灌顶般的启示,使读者心胸豁然开朗。阅读之时,或觉耳目一新,或抚掌感叹,或拍案叫好;阅读之后,或觉茅塞顿开、心明眼亮,或觉淋漓透彻、人心大快。一篇具有新颖、独到、睿智见解的评论,是一把开启心  相似文献   

7.
作者或其他权利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死亡或终止之后,其所拥有的保护期尚未结束的著作权(或邻接权)中的财产权如果无人继承、遗赠或承受,属于本文所谓"无主著作财产权".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08,(3):43
避免、减少或调整压力源:比如少接触道听途说,或刺激的讯息。 降低紧张度:和有耐性、安全的亲友谈话。或找心理专业人员协助。 太过紧张、担心或失眠时,可在医生建议下用抗焦虑剂或助眠药来协助,这只是暂时使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15日,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戛纳红毯上,什么POSE最迷人?绝对要数女星们回眸一笑刹那间的表情:或娇媚、或妖冶、或冷艳、或自负……  相似文献   

10.
小说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和续卷(在轮回的春天里)。有如交响乐的五个乐章,或舒缓有致,或惊涛骇浪,或浪漫优雅,或漫天飞雪,或峰回路转……以柳城女子交警中队的一群女警为主线,描写了她们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热爱生活、爱岗敬业、敢爱敢恨、英勇无畏的女子交警形象。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是强调"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家庭,握有权力的"带头人"出了问题,或不负责任,或以权谋私,或碌碌无为,或口  相似文献   

12.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是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作用多样:或用以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或揭示事物意义,显现新闻价值,唤起社会关注;或用以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或用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或注入知识性、趣味性,提升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人类起初是为了让不是那么强大的自己,要在强手林立、环境险恶的大自然中存活、延续下去,才集合为群体、才组成社会,以便用共同的力量去面对种族共同的威胁的。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体,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终于主动或被迫地成为其予取予夺其生命的对象。而且,在社会化的生存和发展中,人类还人为地创造出了地球上本来没有的东西与事物。世界上的一切,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或基础、或背景、或工具、或对象、或元素。  相似文献   

14.
许慎 《新闻前哨》2009,(7):76-78
科普节目是广播为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广播节目充分栏目化的今天,任何栏目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它或立意高远、或题材独特、或视角巧妙、或手法新颖等,惟有独树一帜、高人一筹,才能在栏目设置与创新中避免同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影和电视,当我们阅读或观看时,关注的是文字、图片或视频所要讲述的故事、新闻事件或资讯,至于其载体是纸质或银幕或电视盒子并不是那么在意,因为这些媒介性质对于内容的干预和参与并没有达到分解我们注意力的程度。然而,互联网作为信息承载流转的媒介一经出现,  相似文献   

16.
冯爱民 《大观周刊》2012,(44):342-342
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他们或好奇、或焦虑、或苦闷、或善变、或兴致勃勃、或桀骜不驯、或稚气未脱、或自以为是……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在这个时期,在教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在结合教材文本实际的同时。运用切合中学生接受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导人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刨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正确、巧妙地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陈爽  曹正文 《东南传播》2012,(7):107-108
新闻学学位论文的自由选题存在着不足:或偏狭于个人圈子,或表现出高度的重复,或呈现出盲目的追新,或滞留于陈旧的话题上,或因选题过于宽泛而难为把控。而系统性的选题的组织性、开放性、互联性、一体性和全局观为论文的选题提供了良好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4)
千余年间,作为古代一条最为重要亚欧大陆陆路通道,丝绸之路上曾有为数众多的虔诚佛教徒不辞艰险,长途跋涉,或东行弘法,或西行求法。从事这些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将沿途的经历和见闻,或通过口传,或通过行纪类著作,将相关各国或地区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风貌地理等各种信息,尽可能迅速及时地传播出去,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新闻报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君 《大观周刊》2013,(7):235-235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建议稿条文十一、[减轻或免除责任] 问:新闻媒介和出版机构对失实内容已经采取更正或答辩措施的,是否可以减轻或免除侵权责任? 答:新闻媒介或出版机构对失实内容已经采取更正或答辩措施,足以减轻或消除对原告的不利影响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其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