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模因论是关于文化之间传承、进化与变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模仿。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因而翻译理论遵循着模因论的发展轨迹。翻译模因论为中国旅游文本的英译引入了信息复制的模式,打破了不同译论之间的壁垒,为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模因论为基础,从基因型翻译模因和表现型翻译模因两个方面研究了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旨在忠实、地道地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文化基因,利用语言这一载体,通过模仿与传播使人类的语言得以丰富拓展的一种理论。翻译是跨语言模因的传递过程,涉及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目标语模因的编码。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存在于词、句及篇章层面,它们互相作用推动译化模因的传播和发展。从模因的角度分析法律英语在词汇、句法层面的译化模因及其复制、传播方式,运用模因理论解析法律文本在词、句不同层级的构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译者掌握法律英语译化模因,有效改善法律英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模因是一种信息或文化单位,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进行复制和传播。翻译模因论从模因论视角来研究翻译问题。提出习语中的文化意象也是一种模因,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意象模因翻译可以通过保留意象模因、改变意象模因和增减意象模因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模因论(memetics)从文化信息繁衍、传播的角度揭示了翻译的本质。模因的生命周期和翻译模因观既诠释了翻译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又遵循了翻译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个体翻译综合能力的提升与翻译模因库的演绎、嬗变过程相吻合。因此在模因论的视域下改革翻译课程模式,不仅为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而且在翻译课程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谢群英 《英语辅导》2008,(3):111-114
模因是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看作为文化信息的传播单位。本文探索模因的文化隐喻,分析英汉语言使用中模因的语用价值,讨论模因的文化隐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从关联论的视角,关注语用语境推理,从语言层、文化层、认知层和交际层多维度解读和翻译各类型语篇中的模因现象,揭示模因翻译的动态性及其文化、语用本质。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memetics)从文化信息繁衍、传播的角度揭示了翻译的本质。模因的生命周期和翻译模因观既诠释了翻译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又遵循了翻译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使个体翻译综合能力的提升与翻译模因库的演绎、嬗变过程相吻合。因此在模因论的视域下改革翻译课程模式,不仅为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而且在翻译课程教学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结合商标翻译实践,提出了模因论视角下商标翻译应该注意的三大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各国民族心理差异,切实把握好商标译名联想意义;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商标译名朴实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并进而探讨商标词翻译的方法技巧:采用音译法,传播源语模因;采用直译法,直接引入目标语模因;采用音意结合法,整合两种模因;采用寓意联想法,变异模因等.  相似文献   

9.
魏李隼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4):53-55,78
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其原理可以帮助解释包括文化在内的许多传播现象。作为探讨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与文化翻译研究息息相关。借助模因论从3个方面探讨文化翻译:模因是文化翻译的单位;文化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模因传播的过程;模因的竞争有助于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给归化和异化翻译问题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既是语际转换活动,也是跨文化转换活动。归化与异化通常用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但也存在很多争论,模因论作为一种新理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阐述了模因论的内涵,介绍了翻译模因,分析了模因在归化、异化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相关理论,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全新理论。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语翻译需要模因的复制,模因论为广告语的翻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模因论、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阐述了模因论与翻译的研究进行了阐释,分析广告语翻译的案例,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模因(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在商业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甄嬛传》的带有明显文化特征的模因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模因"的传播机制,认为模因作为文化基因,可通过克隆、复制、变异、寄生等方式进行传播,并由此确定模因理论对翻译学是具有解释力的,为今后各类影视剧的翻译实践工作提供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传播现象的理论。模因类似基因,作为文化复制的基本单位,其形式和种类多样。本文以阿拉伯语谚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归化模因与异化模因对译文的影响,指出翻译模因对译者的影响与模因发展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08-113
翻译的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作为模因综合体的源语文本,承载着源语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背景,译者是被模因感染的宿主,担当着转换和解码源语信息的角色。因此,英汉新词的翻译应遵循期望规范和专业规范,采用多元优化的翻译策略,在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建立恰当的关联,实现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试图揭示人类文化演变、传承规律的一种新理论。翻译模因论把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翻译理论的进化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通过介绍翻译模因论的视角下翻译的定义、翻译与非翻译的界定以及翻译规范与翻译关系,诠释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翻译模因论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64-68
模因论为语言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习式讲话"英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在模因论视域下,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对"习式讲话"的官方权威英文翻译加以分析,研究发现权威译文因遵循了模因传播的规律,最大程度保留源语模因的本色,以高保真度传递并广泛传播,使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成为强势模因,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通过探讨,以期为涉及"习式讲话"内容的翻译及其他翻译活动提供借鉴与指导:以官方权威翻译模因为参照,不断充实语言模因储备,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索语码转换对文化传播和语言发展产生的影响。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的实例可以归为三类:汉英语码转换、普通话-方言语码转换、网络语码转换。在分析这些实例的基础上。又提出语码转换也是一种模因;语码转换中存在着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研究语码转换中的模因现象会增加人们对词语语法功能转变的认识。并引起人们对语码转换对文化传播和语言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传统翻译理论对英文电影片名的分类,并进一步以模因论的视角对这一社会语用现象进行了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且从翻译模因的角度重新解释了这一语用现象—源语模因感染宿主(译者)并被解码再重新编码为目的语模因的模因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从生物遗传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过程,反思翻译实践,对于译文的优化和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从模因视角解构翻译过程,探讨模因论对于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翻译实践优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