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日子,碰到上海新闻界几位关心我的同行,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我:“老王,你是不是去过美国了?”我在感到奇怪之余,如实回答:迄今为止,我从未去过美国。这些同志是在看了我在1985年9月27日《上海政协报》上发表的通讯《顾维钧在纽约》和我在1985年11月9日、19日民革《团结报》上发表的近四千字的长篇通讯《乡思缕缕情悠悠——老外交家顾维钧在纽约近事》之后,想到有些细节的描绘,象是作者采访过顾维钧本人,因此猜测我是否去过美国。 1985年10月,《文汇报》驻美记者张治平同志为纪念联合国成立40周年而写的纽约通讯中说,他曾多  相似文献   

2.
榆林记者站王忠杰采写的通讯《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是一篇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生动具体、反映问题深刻的好通讯;是一篇清“左”破旧、搞活经济的生动报道。这篇通讯,曾受到编委会领导的表扬和读者的好评,荣获1985年全国好新闻2等奖。这篇通讯有哪些新鲜、浓郁的陕北特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在选择主题和材料上,具有陕北新颖而独特的特色。凡是熟悉陕北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4.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读报遇到了两个不是谜语的“谜语”。《石河子报》1985年9月30日二版《“看准了就不回头!”》的文章写得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命读者猜“谜”。这篇通讯从李从钧种瓜发财的诀窍“胆大心细”上下功夫,一个字引出一个段落,形式新颖,版面活泼,效果颇好。但是,细读这篇通讯后,发现它有个致命弱点:事实缺乏出处。真实是新闻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究竟谁是最早运用通讯体裁的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最早运用通讯这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大致要算是第一个新闻记者王韬了。”另一种说法是:“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以黄运生为始”;或者说通讯体裁是黄远生“首创的”。有的文章则又把黄远生的通讯叫做“报刊通讯体裁的雏形。”主张王韬说的理由是:“王韬曾两次到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游历,掌握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1870年普法战争进行期间,他亲身目睹战争情况,执笔写成《普法观战记》一书。后来去日本,又写了《扶桑游记》。这新鲜的见闻,开阔了中国读者的眼界。”据查,《普法观战记》实为《普法战记》。普法之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记协、新闻学会: 我报发表的通讯《师拜徒》,被河南省评为1985年好新闻。有人反映这篇通讯有失实问题。经我们调查结果是:《师拜徒》的基本情节都是属实的,但发现三处有毛病:(一)老瓜农王钦孟是长辈,对青年人王继法用科学新技术种瓜获高产表示学习、钦佩,但说“正式”拜师就有些不妥了;(二)王继法经常坚持收听中央广播电台举办的农业广播学校节目,但未正  相似文献   

8.
成都科技大学图书馆《分编信息》编辑组寄给我一本《分编信息》1986年第二期,我看了其中两则报导:“学术研究动态”和“皮、卢论战综述”,知道了《北图通讯》85年第三期选登了六篇文章,吴声亮同志写《用“组配”改造现代分类法值得商榷》对其中的一篇进行评论。也知道了卢中岳同志在《四川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四期发表了《对皮高品先生评论的回答和讨  相似文献   

9.
《西安晚报》八月五日一版刊登一篇题为《车上智擒走私犯》的通讯中称:火车到三门峡后,有几个青年肩扛几个大提包上车,列车员朱书民问:“带的啥?”“鸡蛋。”鸡蛋岂能用肩扛?小朱起了疑心,经查看,原来是出土文物。经  相似文献   

10.
新闻要注意时效性,通讯要不要注意时效性呢?从一些报纸一再刊登“老掉牙”的通讯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里仅以安徽日报刊登的两篇过时通讯为例,加以说明: 1月12日三版刊登的《经管精米细面的人——记口孜粮站营业员马金山》,写的是这位营业员1962年以来的事迹;所叙具体时间都是“有一次”、“大年初一”、“有一年春节前夕”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宣扬一种什么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通讯》1985年第3期刊出《应该转变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以下简称《转变》)以后,图书馆学界掀起了理论研究热。但这股热目前的归宿却为“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理论超前发展”、“应降低理论研究层次”等等。图书馆学界不少人又走上了新的图书馆学“振兴之路”。对此,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审视一下1985年以来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轨迹,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转变》一文本来抨击的是图书馆学缺乏理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增多,深受读者的欢迎。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日,《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其它报纸有什么“破案故事”、“新风故事”等栏目,《人民日报》也从1984年9月起在一版开辟了“凡人新书”专栏,相当多的稿件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新闻故事获奖的不乏其作。故有人称它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枝奇葩。新闻故事从大概念讲属于通讯的范畴,由于它短小精悍,也有人称它为“小通讯”、“微型通讯”。什么叫新闻故事?说完整点,就是:写一人一事为主,篇幅短小(一般五六百字),内容单一的通讯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5)
某报8月8日在《体育新闻》版 转载《体坛周报》一篇通讯《甲A有球员色胆包天》,详细介绍了国内4支甲A足球队以“泡妞高手”自居的一些球员迷醉于“泡妞”“嫖娼”的经历。通讯的4个小标题分别是与百名女孩发生性关系;比赛前夜通宵“会客”;找小姐集体淫乱;因“性”福自毁前程。不必去看通讯乱七八糟的内容,只要看看这几个标题,也足以使人震惊:被成千上万的球迷入痴入醉地捧着、宠着、簇拥着的足球健儿中,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色魔”、“淫棍”?震惊之余,禁不住还要发问:如此密集地披露足球队员中不是个别,而是大面  相似文献   

15.
理解的媒介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写过一首《摸鱼儿》词,里面有一句:“脉脉此情谁诉?”也许因为这首名词中有此佳句,所以《人民日报》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日第四版的一篇通讯用了这句词作为标题,就显特别有韵味,令人喜读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疑问式标题,极具吸引力。这篇通讯的大、小标  相似文献   

17.
政治议论色彩,从形式上来看,在通讯中也有种种表现:1.起笔先议,可谓“开宗明义”。如金凤采写的《在中国农村30年——记美国朋友阳早和寒春》(1979年3月19日《人民日报》)就是这样开笔即议的: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少青年朋友可能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里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记者采访,免不了要接触通讯干事,尤其是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因而对他们的苦恼有所了解。现在,各县委宣传部都设有通讯组,少则两人,多则几人。县里头头们对他们的训话常常是:“养着你们干啥?”《新闻战线》1988年第10期刊登的袁建达文《县委宣传部应该干啥?》,实际  相似文献   

19.
女:青少年朋友: 省政府、省军区于9月18日作出决定,授予李先国“扶贫致富模范退伍军人”的荣誉称号。李先国何许人?他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一光荣称号?请听通讯:《他带领穷乡亲奔富路》,由通讯员王庆元、邱桂写稿。男:1987年8月,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一位普通农民竟然奇迹般地上了《解放军报》“当代英雄谱”;他又作为一名脱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