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四川档案》2013,(3):10-11
为迎接和庆祝全世界档案人自己的节日,国家档案局决定从今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号“国际档案日”作为各级档案部门的集中活动日。5月30日至6月9日,四川省档案局(馆)分别举办了省档案馆“媒体开放日”、“公众开放日”活动,并首次举办“全省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论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档案、档案工作,本刊特辟纪念“国际档案日”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举办的“2008吉林大学考古学术论坛一文化遗产研究”于10月17—18日在长春市吉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为学术界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相关领域的学者深入开展文化遗产研究,推动我国的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事业向前发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南京市明孝陵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省白城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国务院决定,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此之前,我国已决定基本上不再批准建立什么日,“文化遗产日”是个特例,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内容,扩大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社会影响力,从2012年起,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每年都围绕当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拍摄一部集中反映当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状况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这一年的宣传片里,摄制组力求以新的方式,表达中国博物馆人对于藏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博物馆藏品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的沟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宣传片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策划拍摄,先后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十余座博物馆实地取景,最终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摄制完成。5月1 8日,宣传片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南京市和江苏省的各主要电视媒体多次播出,优酷视频等大型视频网站也对宣传片进行了全片转播。宣传片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创新博物馆文化的传播途径的同时,也增进了公众对于博物馆日主题的理解。为加深读者对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认识,本刊特将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宣传片解说词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2003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5月16日中国文物报登载了一组博物馆与朋友的文章。撰文者都是国内外博物馆界的泰斗和权威。他们分别从博物馆的历史和博物馆的理论等角度,阐述了现代博物馆与公众建立朋友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博物馆》2009,(3):43-43
“草原瑰宝——内蒙古文物考古精品展”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和上海博物馆共同主办,于2000年7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与观众见面。展品近300件(组),分“叩响草原文明的大门”、“大漠深处竟风流”和“金戈铁马创辉煌”三个部分向观众展示了从原始社会直到大元帝国时期草原文明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黄璐  江卉 《新闻前哨》2013,(10):80-81
“盛世文物贵,太平重考古。”近年来,考古领域变得热闹起来,考古方面的报道,频现荧屏,屡登报端,且有愈来愈火之势。  相似文献   

8.
台湾《联合报》最近对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的考古 发掘作了报道(见2000年10月16日《参考消息》第8版)。报道对墓内发现的大批裸体彩俑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如同看见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质感很强,真不失为一篇出色的考古发掘报道。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多为几千年前的古物,为现代人所不知。而考古发掘报道是让今人看的,如果只用古字、古词简单罗列出土文物的古称,读者必定会不知所云,当然也就起不到报道的作用了。细腻入微地描写出土的重要文物,赋予文物以真情实感,读者便能在今天形象、真切地感知其为何物,考古发…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伪满皇宫博物院在5月18日前后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宣传活动。伪满皇宫博物院在当天共接待未成年人观众2351人。今年是第30届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已确定200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青少年”。伪满皇宫博物院作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壮  谭宏 《新闻爱好者》2007,(12):22-23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特别是2006年,国家宣布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及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围绕“文化遗产日”和“国家名录”,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视甚至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处不在,成了传媒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到世纪之交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勘探,再到去年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媒体介入文物考古报道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文物考古”、“重大发现”类似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确定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从1992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号召全世界的博物馆围绕当年的主题进行庆祝。中国自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以来,尤其近几年,全国各地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倡导下,围绕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针对广大公众和博物馆专业人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中国开展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由最初的博物馆自身小规模宣传,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国际博物馆目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这是自1992年国际博协开始为博物馆日赋予主题之后的第18个主题。主题的内容,体现着博物馆人对博物馆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对博物馆发展远景的把握。纵观历年的博物馆日主题,从“博物馆与环境”到“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再到“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所关注的内容和侧重点都在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展》于7月24日~9月24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该展主要汇集了全国九省份、十几处重要考古发现的120件(组)文物精品。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大多是近年来中国内地考古的新成果。这些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档案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档案是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真实的原始记录和重要的保存价值,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发展和科研提供珍贵的物质基础。收藏管理好考古档案,无疑是文物考古研究所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考古发掘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中心工作,那么考古档案工作则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基础。考古学者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发掘程序,即原始记录、摄像、拍照、绘图,然后形成文字材料(年度发掘报告),最后组合成完整的考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众对文博领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文博热”“考古热”蓬勃兴起。文化遗产、历史文物逐渐走出博物馆等场所,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此背景下,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文化时间工作室)持续探索文博类报道的创新表达,在版式设计、视频创意、报道角度等方面求新求变,彰显文化遗产的时代新义。  相似文献   

17.
值此“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 ,我谨代表国际博协 (ICOM )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会 ,向全国博物馆所有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并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博物馆同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 (MUSEUMSANDFRIENDS)”。这是继 2 0 0 1年开展的“博物馆与社区”和 2 0 0 2年开展的“博物馆与全球化”活动之后 ,又一个国际性的重要宣传活动。这三个主题活动都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日…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度构建了节日民俗系统,深入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生存困境的根源.同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视角,构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系统,分别从节日传承与保护的识别系统与实体系统出发,根据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具体提出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楚文化是先秦时期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是中国古代楚人所创造的一种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俞伟超先生语)。近数十年来,楚文化考古和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而楚文化的载体主要是楚文物,楚文化考古所取得的成就历来为世人瞩目。因此,编辑一部反映楚文化考古成就的工具书就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由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先生主持编写的《楚文物图典》近期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面对众多的考古材料,《楚文物图典》编写者选择了按质地和用途分类的方法,将文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开展秦陵秦俑的科学研究,充分展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时向社会公布科研成果,具体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工作原则和本年度中国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经过半年多的准备,秦始皇滞陵一号兵马俑陪葬坑第三次发掘以“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于2009年6月13日向公众和媒体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