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这同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由新文化运动而营造的思想环境、北洋政府在思想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研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2.
民初经济政策评析徐建生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探究这些经济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实施过程和结局,对于我们认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在近代化道路上之所以步履维艰,很有裨益。为此,本文试对民初经济政策作如下评析。一、民初经济政...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财经政策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各项财经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一度获得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因南京国民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在1942年以后走向破产;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中美商约》的签定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财经政策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各项财经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一度获得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因南京国民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在1942年以后走向破产,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中美商约》的鉴定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5.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 ,即确立了有利于振兴民族实业的施政方针。之后不久代之而起的北京政府在经济上仍然延续了这一政策趋向 ,制订了若干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为该时期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创造了一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的农业教育以及农业改良活动,是该时期农业生产衰微社会背景的逻辑诉求,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简陋落后,农作物品种陈旧单一,种植管理方法因循守旧,生产力水平收成低下,农村经济社会残破不堪等。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的政策要旨包括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规范农业教学管理以及实现教材本土化,成立专门农业研究机构,扩大农业教育对外交流,推行各种励农政策,兴办农会组织开展农业教育和农业改良等。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教育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教育的较大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的改良,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北洋政府时期农业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即高等农业院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偏少,办学条件异常简陋,农业教育与农业建设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对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资本和官僚的私人资本都是官僚资本”;其二,认为“官僚资本是国家资本而不是私人资本”,“军阀官僚私人资本的性质……是应该属于民族资本的”;其三,认为“早期中国的资本主义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可以根据资本所有权把它们划分为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早期中国资本主义包括晚清洋务企业和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经办的企业”,它们“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四,认为“官僚资产阶级的真正形成是在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之后”。以上这些不同意见,牵涉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建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关键,就是如何认识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僚资产阶级,我们对此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提高近代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 ;使中国出现了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贡献 ,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艰难,其间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挫折。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曾一度得到发展。1953—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北洋政府为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相继颁布了三部公司注册规则,使公司注册在注册程序和应缴的注册费用等方面更趋合理.在公司注册的执行方面,北洋政府也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的日趋完备,满足了当时的民族工商业者进行公司注册的需要,从而促进了北洋政府时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保护民族工商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是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反映。北洋军阀反动腐朽的阶级本质及其必然被人民革命所打倒,从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中能够找到根源。这里提供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工农业状况的资料,是着重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选编的。一、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农村经济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是:军阀官僚大量抢占土地;帝国主义贪得无厌地侵占农田,控制和榨取小生产者;土地占有日益集中,而各类农户经营的田场面积普遍缩小;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农垦企业不能充分发展;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重压下,农民极端  相似文献   

13.
主题内容认知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 ,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 ,也有尖锐对立 ,这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主题内容范围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及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共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相继颁布了三部公司注册规章,使公司注册在程序和收费等方面渐趋合理。另外,北洋政府也重视公司注册制度的执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的日趋完备,满足了当时民族工商业者的商业需求,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近代中国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阶段。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背景下由一个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化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在党制定对民族资本主义既利用又限制,并最终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将它引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政策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对民族资本主义政策从酝酿到确定,刘少奇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奠定政策确立的基础;二是他的天津之行推进了党的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的正确执行,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这一政策;三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改造道路较早进行具体设想,并代表党中央作了系统论述和阐发。他在探讨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纠正“左”的错误等基本观点,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先导,与邓小平理论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并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新式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之初 ,多为政府行为 ,即由政府出面主持创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同时 ,提倡商办银行 ,形成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北洋政府 ( 1912— 192 8年 )成立后 ,实行开放、宽松的金融政策 ,旨在融资近代企业 ,奖励银行业 ,整顿币制 ,解决政府财政 ,极大地促进了新式银行的发展。从第一家银行成立到北洋政府垮台 ,中国银行业发展到 170家 ,资本总额达 35594 5833万元 ,相当于 1912年北洋政府银行资本总额的 9 8倍 ① ,可谓神速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以此为核心得到长足发展。但已往的论著 ,诸如《官僚资…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对列宁新经济政策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其实质是允许私人自由买卖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实质所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在党制定对民族资本主义既利用又限制 ,并最终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将它引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政策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对民族资本主义政策从酝酿到确定 ,刘少奇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奠定政策确立的基础 ;二是他的天津之行推进了党的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的正确执行 ,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这一政策 ;三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改造道路较早进行具体设想 ,并代表党中央作了系统论述和阐发。他在探讨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重点纠正“左”的错误等基本观点 ,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先导 ,与邓小平理论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 ,并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柏坡时期 ,党和毛泽东同志在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 ,充分肯定了私人资本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必要 ,制定出利用外资、发展外贸的政策。将保护民族工商业列为三大经济纲领之一 ,并提出对私人资本的限制、利用政策。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也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 ,它对我们今天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