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波  王冰 《新闻前哨》2007,(1):12-13
创造和谐的媒介环境,是近年来不少媒体孜孜以求的。综观湖北省暨武汉报业市场,《楚天金报》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特别是他们用不断创新的手段,来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做法,值得学界总结和深思。其实,我们处在一个市场与政治逻辑交织的环境之中。由于媒介竞争的加剧,广告市场的争夺,媒介技术革新以及受众心理变迁等多重原因的共同作用,报业市场正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转变。而大众化媒体身处的社会环境则面临着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四重转型,就业矛盾、城乡矛盾、东西矛盾等诸多矛盾纠缠错综。时代呼唤着和谐社会,也呼唤着和谐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宇 《声屏世界》2014,(11):66-68
<正>新闻是电视的节目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媒介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目前,媒介环境正处于变革与发展之中,传媒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构建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电视新闻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中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在融合和转型中拥有新的发展契机。当前,电视新闻面临着一个发展历程的终结,同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融合与转型就是承前启后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互联网新闻业还是传统新闻业,其所处的媒介技术环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化,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媒介及媒介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影视产品之一的纪录片面临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冲击,必然产生迎接挑战、重塑自我的时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媒体威胁,报业“衰退论”甚嚣尘上,步入2007年后,更多处在一线的报人,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开始理性而冷静地思考报业的变革之路,分别从被动防御与主动出击两方面在媒介市场上进行征战,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报纸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研究进入大陆学者视野的第一个十年(1997~2006后,数字时代已悄然来临。随着新传播科技与新媒体的加速发展、运用和普及,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新媒体对媒介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正在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社会环境与媒介生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一个十年的研究更多地体现为理论探讨与介绍,较少社会实践;西方历时态的四种理论范式几  相似文献   

6.
马骁 《今传媒》2015,(3):65-66
媒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面临着一个多屏幕传播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的消费行为也随着发生很大的改变,媒介的使用行为也在改变着媒介文化的形成,媒介社会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研究媒介生态文化,媒介和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引导,认清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好的适应这个变化着的媒介社会。  相似文献   

7.
广电媒介管理者素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学者说过:“在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媒体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取决于运行机制的活力与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决策层的素质这两个方面”,媒介管理是为了实现媒介组织的目标.在它的运行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和资源。人的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的效果.媒介管理者队伍.是媒介产品生产和交换全部经营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媒介管理水平的高低.除受环境.政策.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更直接地取决于媒介管理者的全面素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呼唤广播电视媒介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麦奎尔指出":人们认为媒介具有‘伤害’社会(引发冲突和失序)以及对社会有益的可能性(维持秩序和社会整合)。"①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中所营造的媒介环境,有可能引发受众对现实环境的误判。目前有关社会新闻的传播存在着一定的异化现象,引发受众对于媒介过度渲染的社会环境现实化,从而产生媒介恐慌,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传媒环境下如何加强儿童媒介启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媒环境,是指由个体或群体接触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环境.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传媒环境. 有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95%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媒介的技术特征(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等)决定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比例,信道特征与容量,而媒介的社会特征(媒介的立场、风格、传播内容及其选择标准等)则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视野和社会认知(如看到什么以及以何种方式从何种角度看到等).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培育西部媒介市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亮 《当代传播》2005,(1):22-24
与东、西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东、西部媒介市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并非是西部媒介缺少资本、缺乏人才、缺少技术。缺乏刺激人们从事创新的制度安排,缺少产生、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是西部媒介市场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制度创新,使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近是培育、发展西部媒介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吴非  胡逢瑛 《新闻记者》2004,(11):44-46
媒体是国家利益最集中体现的产业,由于俄罗斯政策松绑促进了媒介市场的自由化与私有化,媒介环境中百花齐放并且竞争激烈,俄罗斯媒体曾在1992年至1998年的六年间尝试与西方迅速接轨。2000年普京执政之后,媒介环境在政府意识抬头之下重新回到媒体国家化与政党化为主干的经营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种国公商分立合营共存的媒介环境,政府是国有国营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大众传媒正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就是“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告别了精英文化时代,开始步入了大众文化时代。”①大众文化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传播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在这样一个大众文化时代,大众传媒如果缺少大众文化意识,是很难在传媒市场中立足的。在传播活动中,大众文化意识表现在从媒介功能到文本格调各个不同的方面,每一方面都值得我们树立与强化。传媒功能要有市场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对传媒功能的主流认识都是政治功利型的。从维新派的“有益于国事”…  相似文献   

14.
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化社会是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有三大逻辑,一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和趋势的媒介技术演化的结果提供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技术支撑力,为社会的不断媒介化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受众对信息永无止境的需求甚至依赖构成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主体牵引力,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必要性前提;三是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不断"环境化"展示了巨大的媒体影响力和建构性,是媒介化社会的必然性后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一个社会的大众传媒构成一个社会的媒介环境。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社会主导媒介的兴衰更替,导致一个社会的媒介矩阵重构,从而对社会的媒介环境以及生存演化于其中的社会、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和手机的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我国形成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以往的新媒介环境,它具有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合、大众传播与非大众传播、传者与受者融合等鲜明特点。新媒介环境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以及青少年教育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王雪  周杰 《东南传播》2011,(5):80-82
在以娱乐为中心和消费至上为表征的现代传播环境下,整个社会、媒介、大众持续上演着物质消费秀和娱乐狂欢秀,人们判断信息能力和批判精神随之不断萎缩和消退,社会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和冲击,由此引发的种种负面效应已逐渐渗透到大众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此危机下媒介素养的构建就有必要被提上研究日程并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微博在诞生之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作为新兴媒介,微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监管政策、信息把关以及盈利模式等。本文针对微博所处的媒介行业制度与法规政策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受众环境和广告资源环境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影和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发挥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力。传播是双向的、多维的、互相作用的活动,在当代社会复杂的媒介环境中,要适应传播规律,运用自身优势,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能够使用的媒介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相关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参与到社会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来,并且能够瞬间传遍整个网络空间。在这一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政府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针对政府对于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现状及不足,提出相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深层影响,试图借用媒介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研究互联网是如何从自身符号系统影响到信息的流动、如何从自身传播系统来影响到社会主体的传播习惯及行为,及影响整个媒介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