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采用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为以画家高更为原型的思特克里兰德作传。众多评论家指责小说是一部失败的传记,因为叙事者从开始的作传记到讲故事再到最后的讲神话,没有能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毛姆假借叙事者之手,故意拉开读者与主人公和与自己的距离,以此说明解释天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毛姆小说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心选择的故事题材是吸引读者的主要方面,结合叙事学的分析方法对小说的深一层次的艺术特点和叙述形式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本文参照毛姆的生活背景以及生平事迹,对其小说特点做出简要概括,并从叙事学的话语层分析毛姆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及独特的修辞手法,揭示出他作品背后的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20世纪杰出的作家和戏剧家。他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中有许多相异相通之处。这一点在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有充分体现。作家运用了娴熟的戏剧技巧,为这篇叙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增添了戏剧性审美特色。从读者和观众的视角切入,旨在剖析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中蕴含的戏剧性审美价值,介绍布尔加科夫在戏剧心理分析领域的独特探究,挖掘小说文本的戏剧性营造以及传达给读者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5.
《活着》独特、强烈的美感效果是同作者高超的距离控制艺术分不开的。小说总体上倒叙手法的运用和第一人称旁观者叙事视点的实施使故事同读者之间产生了时空上的距离感,这种时空距离的存在是小说美感的一个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6.
《男孩》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M库切的童年自传体小说.本文对《男孩》中的叙事给予修辞性解读,分析其中的人称语法、声音的多重性以及叙事距离在叙事进程中对于读者判断的影响.笔者认为,库切以第三人称他者面目取代经验自我,保持声音的多重,同时控制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目的是为了突显出文本的意义始终处于德里达所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的小说按照叙述人称可以分为早中近三个叙事时段。由于隐含作者对叙述人和人物距离的关系的不同,构成了这三个叙事时段的独白、双声和众声喧哗的效果。同时叙述聚焦的变化也强化了这些效果。刘震云的小说又有着表层结构与内在结构的区别,正是表层结构的行为模式与深层结构的意义模式之间的分裂,造成了这些效果。而归根结底又是由于隐含读者的参与与开放性的内结构使然,而这个开放性的内结构正是转型期社会文化自身的投射。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文章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相互补充,交互作用,分析故事层与话语层的交织产生的艺术力量,叙事者的读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无穷魅力以及戏剧性叙述结构产生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揭示作品在叙事技巧方面的奥秘之处。  相似文献   

9.
小说散文化倾向的出现是"五四"时期现代小说文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陈衡哲的散文化小说淡化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着力抒写人性中自然、健康和美好的一面,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陈衡哲的作品叙事清新自然,情感抒发从容而理性,在叙事中着力追求"平淡"之美,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自然与意趣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融入了很多他自己经历过的创伤,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作者心理经历着怎样的折磨。因为创作小说内容势必会勾起作者以往的悲伤情绪,而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并存的过程,毛姆不仅仅要回忆自己的伤痛经历,还需要严谨的将其融入到小说当中,这也会给作者带来更加严重的伤害。虽然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经历创伤的场景与作者自身经历的场景并不完全相同,但结合作者的生平,读者就能够形象的感受到作者的悲伤与绝望。据此,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撰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运用了多元叙事聚焦的写作手法,拉近了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情节顺利发展,对于增强小说的感染力和深化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姆身处的时代正是英国文化遭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由于冲击性人格的出现,传统叙事同时也遭受到净击。毛姆没有进行创新的自觉,但是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他的叙事在不自觉当中,展现出现代小说的因素。比如说,多元视角对话,叙事拼贴等。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现代小说的出现,不仅仅是欧洲文明独自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人物之间权利控制关系的重要手段,叙事的视角和声音在调节读者对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态度立场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爱玛》这部由简-奥斯汀所著的小说无疑是一部叙事文佳作。《爱玛》中不仅仅只是单独从女主人公爱玛的视角对各种人物和事件进行观察,同时还让一些叙述者们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加以解释说明。而恰恰是这种视角变换的叙事技巧将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消除,其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语言模式又令读者不知不觉间代入了人物的立场,正是因为这种视角和叙述声音的不一致性,给《爱玛》的反讽效果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4.
修辞叙事学十分重视作者、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重新确立了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作者所使用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借修辞叙事理论解读小说《虹》中的主要叙事策略,并分析其产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英国畅销书作家毛姆曾认为其作品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欢和欢迎,部分原因在于他偏爱采用传统的故事叙述方法,从不在作品中对读者说教,向读者灌输自己的观点。但根据美国文体学家Booth关于可靠的叙述者的理论,通过研究毛姆主要小说和短篇故事中的叙述者,可以看到,叙述者在毛姆的作品中不仅仅起着叙述故事的作用,更多的是作者思想流露的窗口和代言人。也就是说,作者并没有完全从作品中消失,通过观察作品的特殊叙述者,读者仍然可以在作品中获知作者毛姆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对亨利.詹姆斯小说“戏剧性”的特点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对其形成的原因却很少论及。本文试从作家的艺术追求和其他作家的影响、戏剧对小说的渗透、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其小说戏剧戏剧性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论述了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三个叙事特征:“框架零聚焦 主体外聚焦”的叙事聚焦模式及其所导致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和行动为主体;“展示”的叙述方式导致的读者与故事之间的“直观性”距离;集中与稳定的故事时空。这三个叙事特征共同作用于小说,使契诃夫短篇小说具有了“戏剧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弱智化叙事”是新时期小说的一个典型特征.所谓“弱智化叙事”,是指叙述者身份的异常,他们往往是智力低下、思维混乱、理性缺失、行为疯癫的痴傻或精神病患者.此种叙述类型不仅拉开了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造成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也使作者意图与读者接受之间形成了张力结构,由此容纳了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叙事技巧.文章以阿来的《尘埃落定》为例,集中从不可靠叙述、反讽艺术、视角越限等方面,对“弱智化叙事”进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9.
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有意无意地采取了一系列的距离控制方法,通过对各种距离关系的调整和控制,左右着读者的反应,调节着读者的阅读感受。小说作者与小说隐含作者、小说作者与小说人物、小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控制,是巴金在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上做出的努力;另外,巴金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他独到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斯·莱辛的中篇小说《爱的习惯》表现了主要人物乔治的戏剧性爱情观和爱的习惯。戏剧性指能让人主动脱离、疏远正义者遭受的痛苦,或者对此痛苦冷眼旁观并自我反思,从而保持自我批判距离的各种效力。以戏剧性为主线,本文讨论小说如何运用人物的职业、叙事视角差异、俄狄浦斯轨迹和戏仿揭示主人公戏剧性的爱情观和爱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