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三种人文景观的名称翻译为例,尝试验证翻译目的论、生态翻译学及奈达的动态对等与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大明宫遗址公园景点名称时的适用性;再基于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三种人文景观即遗址遗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的翻译来探讨这三种翻译理论在人文景观名称翻译中的适用性。分析得出,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更适用于人文景观中的遗址遗迹名称的翻译,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更适用于旅游商品的翻译,汉斯·威密尔的翻译目的论更适用于人文活动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系统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历史背景、翻译的实质、原文、译文、译者及译文读者的地位、翻译原则、翻译的标准与翻译方法等方面对西方两个重要的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和威米尔的目的论分别进行了简要阐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个翻译理论的不同点居多,在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方面,一定程度上目的论是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莉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5):51-53,31
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译论界对盛行全世界的主流翻译理论———奈达理论的三大误读。一种误读是奈达主张译文在意义和风格上与原文对等;第二种误读认为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要求译文在译文读者中产生与原文在原文读者中完全等同的效果;第三种误读认为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主张功能完全等同。文章指出第一种误读是由奈达的翻译定义的错误中文译文造成的。第二、三种误读是由“功能对等”、“动态对等”中的“等”和对这两个术语的错误解释造成的。文章同时提供奈达翻译定义和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的试译译文,最后呼吁澄清被引用了数千之多的翻译定义的错误译文和存在了20多年的“功能对等”、“动态对等”两个术语及其错误解释在译界所造成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译本,探讨儿童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翻译特点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等值论与功能主义都是西方学者对于翻译本质研究的两大对立理论派别。两大派系中等值论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代表,功能派翻译理论则以费米尔的"目的论"为代表。本文将对这两大派别进行归纳研究并找出其对立统一面,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该理论传入中国,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影响日益显现,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翻译界讨论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学者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探讨,并且运用该理论对多个文本如科技文本、商务文本、广告文本、法律文本、外宣文本、新闻文本等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优越性,还详细解释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具有优势的原因等。本文选取2000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论文、研究综述等,通过分析和总结来揭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及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罗丹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04-105,114
尤金.奈达的著名翻译理论之一是翻译的对等功能,在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中,比较级是一种相对具有特殊性的语言成分。本文将通过对奈达之功能对等理论的研究,来探讨英汉翻译中比较级"more than"结构的汉译。  相似文献   

12.
奈达的翻译等值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和商务英语的特点进行了介绍,论述了商务英语翻译中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方面能够实现意义和文体的等值,并提出了可以采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及其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作者通过分析翻译的交际特性,指出语用学的理论可以被采用作为研究翻译问题的工具,因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语用学本身就是在交际研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且.将其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相联系,作者提出了语用对等的话题.同时。也从语用对等角度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两个等效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中在实现语用等效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publicity-oriented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Nida's equivalent effect theory.Due to the fe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ity-oriented literature, it could be well served by equivalence theory.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eature of publicity literature and Nida's equivalence theory, then, indicates some translation problems.The article also claims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publicity-oriented materials by using equivalent effect theory.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比较了文学作品《简·爱》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拟人、明喻、暗喻、夸张、反讽、提喻、重复和排比的翻译。有的修辞方法可以直译并对译语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有的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动来适应译本的风格。具体选用那种方法则取决于修辞手法在译语中被接受的程度。因此,译者不仅要能够识别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还必须理解其语义功能和风格特点。只要修辞手法能够自然地融入译语,并且其本意不受影响,那么就应该保留其本来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如何使影视字幕翻译能够顺利地被目标语观众接受,以期达到与原语观众类似的观看效果;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图像的制约,在影视字幕翻译中要大量使用缩略法。缩减法在翻译中可分为三种:压缩性意译(reductive paraphrasing)、简化(simplification)和删除(deletion)。  相似文献   

17.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在阐明动态论实质的基础上,指出动态论有其适用的一面。同时对其在文学翻译中的不适应性也进行了探讨,指出把它作为一切翻译的唯一标准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英语语言里的一个重要语言形式,具有形式和形象多样化的特点;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对等,而非简单的形式对等。应用功能对等理翻译英语阴喻的方法有:对等地借鉴形象相同或不同的汉语阴喻,对等地借鉴汉语明喻,和对等地用主体;要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对等翻译;在实现功能对等的前提下,选择形式更对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组成部分,词汇直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词的翻译也极其重要,尤其对语言文化的传播.通过对对汉语新词的定义、来源的了解,分析新词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为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