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李云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3):134-135,140
史部是古典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当中的一大部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叙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形成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并确立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史部目录始得以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2.
金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2):132-133,136
作为“纲纪群籍,簿属甲乙之学”,目录学的发展关系重大。随着七部分类到四部分类法转变的完成,史部目录的地位最终突显出来。直到《隋书·经籍志》(为了叙述方便,仿照惯例《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的完成,史部目录终于独立而且下设各子目成熟完善,为后世所效仿。  相似文献   

3.
陈鹏 《图书馆杂志》2023,(3):123-129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谱系家”,著录七部谱系文献,包括“皇族谱”“姓望简谱”和佛教谱牒三类。其命名和著录文献方式,明显继承了《隋书·经籍志》“史部谱系类”。通过考察《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谱系家”著录文献情况,可知它丰富了中古中国谱系文献的书目,也为中古谱学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带来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章学诚图书分类思想的宗旨。在传统图书分类体系中,章学诚十分推重《七略》分类体系,其《和州志·艺文书》基本采用《七略》分类体系而稍加变通。他主持编纂史部目录《史籍考》,为我们提供了以考订诸书家法为划分类目基础的图书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部分类法是我国特有的书目分类体系,它植根于儒家伦理教化土壤,萌芽于"独尊儒术"的西汉《七略》;发轫于图书日增、目录事业繁荣的西晋《中经新簿》;初立于玄理日盛的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于学术繁荣、版本著录发达的唐代《隋书.经籍志》。清乾隆皇帝视四部分类法为"古今不易之法",在他督导下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集处理古籍的四部图书分类法之大成,使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分类体系臻于鼎盛,而《四库全书总目》也成为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6.
唐明元 《图书馆杂志》2006,25(3):77-79,61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大四部目》为殷淳之私撰目录,而《大四部目》早于《七志》,故其应为私撰目录之始。  相似文献   

7.
骆兆平先生《天一阁藏明代方志考录》是研究明代天一阁方志的重要工具书。该书在为《嘉靖郧台志》(九卷)作解时,以进呈书目所云主纂为叶照之说为误,而以《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所说的叶熙为是(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页)。黄虞稷所编《千顷堂书目》卷七《史部·地理类中》也认定为叶熙所作(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铅排版,第196页)。试作辩正如下:  相似文献   

8.
佛寺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中外各种文献分类法体系中,佛寺志的归类不尽相同.佛寺志既有可能归属于佛教组织,亦有可能归属于史部地理类专志.在佛教分类法中,佛寺志则归属于佛教史地大类之中.  相似文献   

9.
自《七略》到《隋志》,是由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变化、过渡、最后趋于完成的时期,这中间,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东晋李充更换四部乙丙顺序,王俭《七志》九分,阮孝绪《七录》内篇五、外篇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适应历史书籍的上升和兵书、数术、  相似文献   

10.
明代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万卷堂书目》、《世善堂藏书目录》、《玄赏斋书目》、《澹生堂书目》等明代官私目录著作中史部分类的考察,明代史学在目录学著作中的体现亦可考见。这些史部类别的设置,对传统目录著作史部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一些新类的出现,不仅反映着史学发展过程中史书部类的变化,从中亦可窥见明代史学发展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佛寺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新编普通古籍目录与方志目录体系中,佛寺志的归类不尽相同。佛寺志为其中大多数目录收录,且归属于史部地理类专志。一半以上的目录在其专志类目下为佛寺志设置寺观专类。  相似文献   

12.
(六)政书 政书,是以事类为中心、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这种史书体载,今天又称典志体。 1.“政书”类目的设立 “政书”这个名称,运用到目录学上,最早见于明代钱溥编撰的《秘阁书目》。钱氏之前,史部著录此类史书的类目尚无定名。南朝梁代阮孝绪编撰《七录》,设立“旧事”类,《隋书·经籍志》因之。《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总结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历史经验,集四部分类法之大成。本文通过对总目子部小说类的立类标准、收录范围及小说类与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的区分进行分析,探讨总目小说类的分类与当时学术、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分析了总目对小说类的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隋害·經籍志〉考證》中的“类中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四部分类书目,但《隋志》分类也有编次不当之处,于是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对《隋志》进行了“类中分类”。文章从“类中分类”的缘起、特点及意义等方面对姚振宗的分类法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直斋书录解题>的史部类目是广泛吸收前人史目成果,在传统的四部分类体系上进行改进而设置的一种更能全面地反映史部书发展源流,更好地揭示史部书全貌,并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史部类目,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部丛书.从乾隆37年(1772)到47年,历时十年峻事.全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经部10类、史部15类、子部14类、集部5类,共44类.据目前最新统计,书目著录3461种,存目6793种.  相似文献   

17.
《四部丛刊》与《四部备要》是民国期间出版的性质相似的两部大丛书。都是按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四部的分类由来已久,是治中国旧学之人所熟悉的。鉴于清代乾隆时编纂的集大成的《四库全书》有两大缺憾:一是经过篡改,已失古典之真;二是全国只有七部,后又残毁了不少,  相似文献   

18.
康廷山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5):106-112,119
开元以前唐代内府藏书已分置东、西两京,故褚无量校写四部书分东都乾元殿和西京丽正殿两个阶段,整理对象是两京所藏内府御书及从秘书省等其他机构和民间搜访之异书.而马怀素雠校秘书省藏书是为给褚无量校写御书提供善本,续撰《七志》则是其雠校时主动奏请的,是对自己目录学思想的一次实践.元行冲领撰《群书四录》沿袭了马怀素续《七志》的图书著录范围、"传"的解题名称等,在分类上则采用七分法补充四分法之不足.这也说明当时四分法虽已成为主流,但仍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俊达 《兰台世界》2017,(19):116-119
《辽史·地理志》中记载辽代的州有节度、刺史、防御、观察四类,《百官志》记载有节度、刺史、防御、观察、团练五类。两相比较,《辽史·百官志》与《地理志》中关于辽代州的记载不同的部分,应为《百官志》杂抄本纪、列传及其他史料,或为史臣修史时漏载所导致的。其相同的部分,应具有共同的史源,即耶律俨《皇朝实录》。早在耶律俨修《实录》之时,就已经将不同时期的记载未加考辩而仅仅是罗列在一起了。《辽史·地理志》与《百官志》记载的混乱,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元代史臣。  相似文献   

20.
郑樵在《通志·校雠略·编次必谨类例论》一书中说:"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士卒之亡者由部伍之法不明也,书籍之亡者由类例之法不分也。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千百年来我国古籍分类的原则、方法不断发展,从六分、五分、七分到四分,先后产生了《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明史·艺文志》及私家的《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籍分类目录,更有集"四分法"之大成的《四库全书总目》。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古籍分类?怎样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