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8,(7):9-9
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媒体实现了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让受众看到了新闻开放与记者使命感的高度结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水平及能力。 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时代,如何做到让重大时政报道在地方媒体精彩“落地”?作为市州级媒体的恩施日报,就重大时政新闻创新报道视角,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抓住重要节点、突出新看点,全媒矩阵传播、拓宽传播力,让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政治活动等时政报道精彩“落地”。一、紧扣时代主题,唱响重大时政报道主旋律在党媒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重大时政新闻担负着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日益复杂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里和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主流媒体的报道优势,弘扬主旋律,报道好重要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报道,各路记者云集,报道规模空前,新闻的开放前所未有。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处置能力和媒体的良好表现赞赏有加,就连惯于用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某些西方媒体也无可指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时刻,香港、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大庆,中国加入WT0,申办2002年奥运会成功,中国足球杀入世界杯决赛圈、十六大顺利召开等。在这些重大而喜庆的日子里,着力营造好喜庆、热烈的气氛,展现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成就和变化背后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等深刻内涵,成为各媒体成就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为使报道出新出彩,避免落人俗套,避免枯燥无味,力戒形式主义和宣传味,各媒体都想方设法,力求创新。其中,关键词报道是他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十六大报道中,不同类型的媒体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关键词报道。  相似文献   

5.
孔蕾  秦洪武 《现代传播》2019,(12):78-83
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中非关系议题在埃及英文媒体中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情感态度、报道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埃及英文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中非合作中的经济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两年呈逐渐走高趋势。但依然存在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人权、环境等问题。埃及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方英文媒体,西方媒体是消极议题的主要来源;从转载频次看,西方媒体对埃及媒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埃及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兰晓晟 《新闻爱好者》2008,(11):135-13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我国人民根本没有丝毫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众多国内电视媒体打破了以往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不仅报道信息及时、准确,还积极动员全国人民为灾区捐赠善款,展现出了中国电视媒体该有的品格、公信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党建工作报道一直是各主流媒体的重要宣传内容。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党建工作偏理论,突出政治性、政策性,党建工作宣传报道往往可读性、趣味性不强。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增强党建报道吸引力,让读者愿意看、喜欢读,是各主流媒体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当前党建报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坚持问题导向、讲好新闻故事、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善用新媒体等角度,提出了党建报道改进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怎样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本文提出,面对世界上存在的一系列误解,中国媒体应承担起澄清中国的重任。面对西方媒体的叫嚣,中国媒体唯有化被动为主动,以准确、及时、客观的报道树权威,才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同中国。  相似文献   

9.
加强正面人物报道,深度发掘、高调宣扬人性的真善美,让人性的光辉绽放得更加灿烂,应该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和优良职业操守的记者们的重要选择。本文以安徽在"中国好人榜""三连冠"为例,提出了创新人物报道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自媒体新闻作品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这使得自媒体很难有独创的深度报道。因此,有深度、有影响、有品质的深度报道成了一个新闻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才能制作出这样的深度报道呢?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深度报道必须要有一定的广度,通过广度实现深度;要从平民视角入手,让深度报道变艰深为鲜活,易于受众接受;要有延续性,让深度报道影响更深远。  相似文献   

11.
王姗 《传媒观察》2003,(5):20-21
像其他任何一次全球性的重大突发事件一样,伊拉克战争给全世界的媒体提供了一个不断前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传媒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契机,都拿出浑身解数提升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伊拉克战争也是一场异常激烈的传媒“战争”。中国大陆的各大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都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及时的报道,让受众真正体验到了现代传媒的力量。其中电视凭借其迅速的反应能力,大量实况信息,丰富的报道样式成为在这场媒体大战中的最大赢家。据一项调查显示,电视是公众了解伊拉克战争最主要途径。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对中国大陆电视媒体的伊拉克战争报道的特点进行粗略的评析,以期能够探悉电视突发事件报道的成功经验,为电视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媒体的对外报道是世界了解中国立场,倾听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渗透在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面对西方媒体对华报道制造的偏颇舆论与误解,中国对外报道策略的转变对国家形象的树立及传播真实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看我国对外报道的定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的是阶级和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所谓国家意识形态是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或国家的意识形态。它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共同体成员或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反映,它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2013年初开始的雾霾波及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8亿人无可逃遁地成为潜在的受害者.以北京媒体为代表的全国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本文基于此次雾霾报道的传播效果,从外媒对北京雾霾报道的负面基调入手,认为此次雾霾报道存在一定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如何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要科学报道雾霾成因,提供详实背景资料;消除紧张气氛,巧妙引导舆论;应更强调公众个体参与在雾霾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新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大好机会。面对这个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国内传媒不仅肩负着全面报道赛事的重任,还肩负着让世界人民通过看奥运会了解中国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媒体都力图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面对全球各大媒体,国内媒体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的媒体需要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传播目的,找到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特别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在振奋精神、传播信息和传递正能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冬奥会是媒体进行融媒体改革后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事实证明,各传播矩阵合作,多种方式呈现,让冬奥会报道更加生动全面。体育不会落幕,运动永不止步,更多融媒体的报道实践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让每一位受众感受体育的魅力,体会情感的共振。  相似文献   

16.
黄自堂 《新闻前哨》2001,(12):34-35
在信息时代,在媒体高度发展,把人类世界融为一体的时代,时事报道已成为整个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头戏,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搞好时事报道,已越来超受到新闻同仁的重视、它对于提高报纸(新闻媒体)的知名度,加大报纸的宣传力度,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时事报道日趋重要的发展形势,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同仁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在此,本人只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时事报道的吸引力,提高可读性,加大时事报道力度与拓展深度,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今年雅安地震,使人们想到了五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信息快捷、公开、透明;媒体人提升了人文关怀的素养。但是,当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汶川地震报道时发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媒体记者集聚灾区,占用灾区资源;为了报道"效果",干扰救援,对被采访者不够尊重;灾难中不恰当的娱乐化表达。五年后的雅安地震中,媒体的报道却有不少的进步,即:灾区现场报道克制、冷静、理性;报道方式以打气加油为主旋律;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信息没有障碍地实时传播。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闻史上,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灾难发生后,中国媒体迅速反应,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了一场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连续报道.大大提高了中国媒体在全世界的公信力,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赵士林 《新闻界》2004,(4):58-5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危机高发期。危饥报道是现代社会中国媒体的一个重要课题,2003年发生的SARS危饥使中国媒体危机报道的许多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正确认识媒体危机报道的功能是中国媒体危机报道改革进一步深化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