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求圆锥的体积时,往往忘记乘以1/3,(或除以3),造成解题错误。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在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全是马虎     
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圆锥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可是我计算圆锥体积时,总是用底面积乘以高,而忘了除以3。我一直把这个错误的原因归结于自己马虎。后来,我想起老师为得出求圆锥体积的公式,在课堂上做过的一个实验。我决定学老师  相似文献   

3.
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圆锥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可是我计算圆锥体积时.总是用底面积乘以高,而忘了除以3。我一直把这个错误的原因归结于自己马虎。[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十二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 ,它是小学阶段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部分。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个内容 ,可以为学生升入初高中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材通过实验的方法 ,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例1是直接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例2是一个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课后练习中安排了层次不同的应用题及操作题。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是 :“会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计算圆锥体积时,常常只求出圆柱体积而忘除以3,在判断圆锥体积是否等于圆柱体积的1/3时,而忽略其是否“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这类错误已是司空见惯了的。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我在教学圆锥体积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探求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三个圆锥体的空腔模型。在三个圆锥体模型中一个与圆柱体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当讲到圆锥体积如何计算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让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等底等高”这一特点,并提出既然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能否借助于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找出圆锥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得     
以往我在教计算圆锥体积时,学生往往会忘记除以3,而在判断圆锥体积是否等于圆柱体积的1/3时,勿略其是否“等底等高”.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在1996年南明区小学毕业考试数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一堆小麦堆成圆锥体。量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这堆小麦的体积有多大?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计算。但也有一些学生他们这样计算: 3.14×2~2×1.5=12.56×1.5=18.84(立方米) 显然错了。不难看出,求圆锥的体积,没有乘以1/3。阅卷老师们无不为之感到惋惜和遗憾。 近几年来,我们很多老师非常重视圆锥体积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能加深学生记忆的求圆锥体积的教学方法。 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老师用空心圆柱体满水,说明:水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再拿一个实心圆锥(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然后把它插入装有水的圆柱中,排出了一定数量的水,说明排出的水就是圆锥体的体积。取出圆锥,进一步观察讨论,圆柱体高的刻度,从原有水位12厘米,降至现在水位8厘米,降低了1/3。为证实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教师再作进一步验  相似文献   

8.
一、两次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花时不多,同时学生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圆柱圆锥体积混合运算时,总有学生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的1/3忘记.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课本第十二册24、25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任意一个圆柱和圆锥,若干沙子或水。教学过程:一、进入学…  相似文献   

10.
蔡燕燕 《河北教育》2005,(11):28-29
去年教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尝试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先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由于只提供了一个圆锥与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探索的途径只有一条,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师花时不多,同时学生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但学生在圆柱圆锥体积混合运算时,总有学生把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中的1/3忘记。  相似文献   

11.
某毕业班数学考试试卷中有一道试题:“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体储水杯内,有一圆锥体钢件。当圆锥体从杯内取出后,水面就下降3厘米,求圆锥的体积。”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 3.14×10~2×3=942 (立方厘米)。但阅卷时竟发现90%以上的学生在上述算式中都乘以1/3:3.14×10~2×3×1/3=314 (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2.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基础之上的开发和延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建构过程,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实验、合作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建构过程。3.情感与态度:在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促进合作意识,分享学习成  相似文献   

13.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基础之上的开发和延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建构过程,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实验、合作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建构过程。3.情感与态度:在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促进合作意识,分享学习成  相似文献   

14.
我以往讲“圆锥体体积”一课时,常常自己演示让学生看,或是自己演示后再让一两个学生演示,以证实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其效果都不理想。学生作业中不是忘记“乘以1/3”,就是对“等底等高”这一先决条件意识淡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再次讲这一内容时,课上做了改进,加强了学生自己实践的环节,效果比较理想。 首先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给定准  相似文献   

15.
圆锥体是小学数学体积教学的最后一项内容。学生容易在以下五方面出现错误:①求体积列式时忘记乘以1/3;②体积与容积混淆;③片面认为圆锥体的体积都小于圆柱的体积;对圆柱体与其削成的最大圆锥体,以及削去部分的体积三量间的体积表  相似文献   

16.
1 在操作中获知  传统教学是重结论而轻过程。在教学中加强操作 ,就能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终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把课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拿出来 ,然后把准备的沙土、大米、水等装入圆锥中 ,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 ,并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讨论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谁的体积大 ?大多少 ?能否根据已学的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 ?学生通过反复操作 ,归纳出公式 ,自己获得了新的知识。2 在操作中明理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生“怎样做” ,而…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练习中碰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5,圆柱的底面积与圆锥底面积的比是( ):( )。”学生看题后感到无从下手,希望老师提示解题的路子。老师是这样启发学生思考的。 师: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如果你们能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我想你们是能自己解答这道题的。  相似文献   

18.
复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系统地总结、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效率的复习必将“序、实、新、活”熔为一体。现以“圆和圆锥””的复习,谈谈怎样抓好这四个要点。一、复习内容要有序复习的内容要按一定的知识体系形成序列。层次既要分明,又要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复习“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时,可按教材编写顺序复习,也可将侧面积与表面积的知识和体积与容积的知识分开复习,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关键是将所要复习的内容连成知识链,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上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内容是"圆柱与圆锥"。下午,植老师给我们讲解试卷中的题目时,一道判断题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题目的内容是:"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则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的知识点,弄清求圆锥体积的公式与求柱体体积的异同,能较熟练地求出圆锥的体积,并运用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从感知小学教材内容,理解数学课本内容,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运用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